梓山|旌德:亦诗亦佛话梓山(上)( 四 )


梓山之巅 , 尖峰之侧 , 有松一株 , 挺生冈脊 。 雨露培根 , 霜雪树骨 , 历有岁年 , 自古在昔 , 渺矣难攀 , 巍然峻极 。 周遭合抱两三围 , 直上干霄两千尺 。 旁无杂树 , 孤似峄阳之桐;色倍郁葱 , 下吸泉源之液 。 杗虽大而无香 , 柘多柯而不直 。
尔乃天生灵物 , 逼近城闉 。 高罩云烟 , 凉飚瑟瑟;上接河汉 , 车盖亭亭 。 其脂则精华团聚 , 香同迷迭;其皮则风日剥落 , 形若龙鳞 。 其实则滑润清芬 , 可佐卢仝之七碗;其华则色黄味美 , 堪赠王乔以延龄 。 爰有淇园之竹 , 差可为邻;再或罗浮之梅 , 还堪把玩 。 凡卉岂同角胜之场 , 新甫乃是徂徕之伴 。 交趾之枒高数丈 , 莫比贞操;上古之椿多历年 , 同其劲干 。
若乃原上之桑 , 楚宫之榛和 , 旄邱之葛 , 东门之枌 。 不度德而量力 , 欲比较而争衡 。 此犹如夏虫之缅想乎冬云 , 莺蜩之贡笑于大鹏 。 又况蟠据得地 , 不在山之麓;高自位置 , 乃产冈之曲 。 风微声 , 似听竽籁;月明影 , 射深山谷 。 有茑萝以附丽 , 无桃杏以乱目 。 干排雷雨鬼神惊 , 枝借营巢凤鸾宿 。 上与梓山尖峰为结契 , 旁与三台笔架相联属 。 抚兹孤松 , 高瞻近瞩 。 县治迎峰 , 识升平之有象;学宫正对 , 卜文运之方开 。 梵刹层层 , 列冈峦之体势;红楼隐隐 , 瞻仙阙之崔嵬 。 远而睇之 , 奇石仙桃之迹 , 子明炼丹之台 , 山中胜景 , 辐辏而来 。 更观城廓如斗 , 人民如织 , 蔀屋如云 , 徽水如练 , 亦皆由孤松之所助相 , 与登山乘兴 , 四顾而徘徊 。
夫是松也 , 刚健而含婀娜之致 , 端庄而杂流丽之观 , 贯四时之淑气 , 标奇节于岁寒 。 陟彼景山之崱屴 , 爱之古物之丸丸 。 昔尝与之相亲 , 曾开轩而对面;今欲戒其剪伐 , 庶永久而盘桓 。 而松又赋性高尚 , 不愿仕嬴秦为五松之大夫;遁迹山嵎 , 惟愿随郑薰为七松之处士 。 奈广厦之方兴 , 将罗材于岩际 。 恐巨木之必需 , 赖神明之福庇 。 为告语夫孤松 , 可永保其终始 。 要知甘泽必竭 , 直木共取 。 所以漆园曳尾 , 愿处材不材之间;柱史藏身 , 恒图千百年之计 。
姚秉义的一片苦心 , 并没有让孤松存千百年之身 。 虽然今天梓山之巅没有了孤松的身影 , 但孤松的子孙们依然向城而立 , 栉风沐雨 。
梓山|旌德:亦诗亦佛话梓山(上)
文章图片

梓山留给后世的悬念不止于“奇石仙桃”和“孤松” , 还有存诗失亭的万翠亭 。

清嘉庆《旌德县志》录有万翠亭两首诗 , 其一是崔起之的《题姚司户万翠亭》: 名山绕旌川 , 未易千百计 。栖真耸其西 , 二幕相扞蔽 。柳山与龙山 , 连亘殆无际 。大鳌从东出 , 石鼓凿奇瑞 。华容接鸡形 , 蔓衍若难制 。维南有梓山 , 盘屹万里势 。有殿曰甘露 , 崒嵂插天地 。玉壶枕其北 , 凫山复相比 。碜岭介凤凰 , 大洞阐天秘 。无奈分布广 , 一蹴不可至 。姚君天韵奇 , 气概高一世 。胸中饱邱壑 , 作亭非壮丽 。独能极遐观 , 领略万山翠 。苍玉无遁形 , 秀色归一视 。却笑昔人非 , 所见殊无异 。东亭乱清晖 , 仅得翠微意 。东山罗红裙 , 未免声色累 。惟君别幽趣 , 倘徉乐清致 。青山不改旧 , 对客时一醉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