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记录中国|大理沙溪:坚守“原生态”,打造古镇旅游新样态( 二 )


2003年 , 瑞士团队和本地学者进行合作 , 启动了沙溪复兴工程 , 千年小镇获“新生” 。 保护项目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基础、以旅游为切入点 , 先后实施了四方街修复、古村落保护、环境卫生整治等策略 , 目的是“以温和的旅游业态来实现沙溪古镇的长期发展” 。
与此同时 , 沙溪独具特色的石窟文化、马帮文化和木雕文化也日益受到游客们的青睐 。 随着近些年第三波旅游转型期到来 , 过去跟着旅行社“上车睡觉 , 下车拍照”的传统团队游逐渐失去了市场 , 背包游、自驾游、定制游等深度游成为旅游新风尚 。
在剑川县225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 , 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有6个 , 具备开发利用条件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 契合从传统团队游到新型深度游的转型要求 。
旅游产业开始成为政府推动当地发展的重要抓手 。 疫情前的2019年 , 剑川县共接待游客488.85万人次 , 全年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71.22亿元 。 沙溪不仅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小镇” , 也带动旅游业成为剑川县支柱产业 。
沙溪的游客不算太多 , 外国人的比例却高得出奇 , 街上几乎随处可见 。 沿街店铺都标注了中英文的店名 , 虽然翻译大多是有些蹩脚的“中式英语” , 但几乎任何规模的店铺都会拥有一块木质的双语牌匾 。
团队|记录中国|大理沙溪:坚守“原生态”,打造古镇旅游新样态
文章图片

薄荷咖啡馆的外国游客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王宇景 图
薄荷咖啡馆的老板娘杨林祥对“记录中国”团队坦言 , “这是沙溪的常态 , 沙溪和别的小镇不太一样 , 沙溪半数以上的游客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 。 ”
沙溪最核心的区域是古戏台附近的四方街 , 也被誉为“沙溪之眼” 。 戏台结构精巧 , 斗拱飞檐 , 翼然若飞 , 在这条“低调”的巷子中不可谓不夺目 。 戏台下方的木质建筑已经看得出被侵蚀的痕迹 , 但仍旧看得出镂空木窗雕刻之大气繁复 , 当时雕画之精细可见一斑 。
沙溪因茶马古道而生 , 横来风 , 竖来雨 , 就这样2400年过去了 。 在这片四面环山的山间低地上 , 沙溪见证了茶马古道的千年繁华 , 也获得了发展旅游业的绝妙优势 。
发展“原生态旅游”
时值7月 , “记录中国”团队坐着客车穿过大理古城 , 沿着沙牛盘山公路一路爬坡 。 公路两边还没来得及做山体落石防护措施 , 俨然一副未经开发的面貌 。 漫长的车程和闷热的气候让人头晕脑胀 , 因此当沙溪这片坝子豁然出现在群山之间的时候 , 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 。
初到沙溪 , 很多风格统一的建筑映入眼帘 , 紧凑错落 , 白墙青瓦 。 南诏时期 , 此地“巷陌皆垒石为之 , 高丈余 , 连延数里不断” 。 沙溪的主体民族是以定居为主要特征的农耕民族白族 , “大瓦房 , 空腔腔” , 他们即便节衣缩食也要建造起一座像样的住宅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