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 高行健 百度云 灵山 高行健

6月6日我在头条发表《数典忘祖的我说说山东人,兼谈攻击山东人的网红呦呦鹿鸣》一文以来,获得很多山东或者非山东籍朋友的关注,至今阅读量已达4万多 。其中,有朋友在评论区留言,说莫言也是山东人,是山东作家的代表性人物 。我回复表示不赞同这种说法 。


灵山 高行健 百度云 灵山 高行健

文章插图
山东作家作为一个群体,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以"文学鲁军"著称 。作为孔孟之乡,齐鲁大地从来就不缺乏优秀的作家 。远的不说,现代著名作家就有王统照、李广田、臧克家等,"文革"前则有峻青、刘知侠、冯德英等红色经典作家 。新时期以来,山东作家异军突起 。20世纪80年代早期,以王润滋、尤凤伟、左建明、张炜、矫健等为代表的山东作家相继推出了一大批影响深广的作品,如《卖蟹》、《内当家》、《声音》、《一潭清水》、《老人仓》等,凭借鲜明的创作风格和雄厚的创作实力,引起文坛内外的广泛关注,在文坛树立了"文学鲁军"的形象 。当时,莫言还没有什么名气,直到1986年《红高粱》发表,他才在文学界有了一定知名度 。后来,《红高粱》搬上银幕,莫言才真正红了起来 。再后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红得发紫了 。
如果有人说,莫言现在是山东作家中最有名的,就像方方在湖北作家中最有名一样,我不和他犟 。但若说他们二位分别代表山东、湖北文学界的主流,我想举手赞成的恐怕不多 。


灵山 高行健 百度云 灵山 高行健

文章插图
【灵山 高行健 百度云 灵山 高行健】王润滋


灵山 高行健 百度云 灵山 高行健

文章插图
张炜


灵山 高行健 百度云 灵山 高行健

文章插图
李存葆
还是说回文学鲁军 。我个人认为,代表文学鲁军主流的不是莫言,而是这三位:王润滋、张炜与李存葆 。王润滋的小说《内当家》1981年发表在《人民文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李秋兰的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历史新时期中广大农民新的思想精神面貌,一发表就引起轰动;张炜的《一潭清水》1984年在《人民文学》发表后,立即被各个小说选刊转载,广为传阅 。小说展示社会变革给所有人带来巨大的希望,也带来了价值观的巨大变化和分野 。王润滋、张炜作品的共同特点是:紧跟时代的脚步,表达作家对祖国对人民的命运的关注 。这也是文学鲁军主流的创作倾向 。而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首发于《十月》1982年第6期,1984年由谢晋影搬上银幕 。作品通过描写云南边防部队某部三营九连指导员在战前、战中、战后的生活,塑造了一系列有着崇高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当代军人英雄群像 。李存葆是军旅作家,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军人的气质,也体现了山东人勇敢正直、不怕牺牲,为民族大义慷慨赴死的性格 。


灵山 高行健 百度云 灵山 高行健

文章插图
至于莫言,不可否认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他的创作倾向一直存在争议,在山东作家中不具有代表性 。其实,他也不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个中文作家 。在他之前,2000年高行健就以《灵山》捷足先登了 。高行健在80年代初就以剧本《绝对信号》、《车站》等享誉文坛,后来移民在1997年加入法国籍,因而不算中国作家获奖 。
以上仅是个人看法,欢迎各位条友批评,并说出你的意见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