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相关词句

1.跪求王阳明的经典语句【原话】语句有:
1.知行合一(王学主要思想之一 。)
2.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
(天泉论道时得出的王学的总诀 。)
3.致良知(王学的又一主要思想 。)
4.心即理(王学的又一主要思想 。)
5.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
这里,王学即心学 。我个人是完全喜欢王阳明的,但我主要喜欢他的思想(连同用兵思想一起) 。当然,王阳明写的有文采的诗文也都不少 。
对于“市场上还有没有关于阳明先生【或心学】的书?”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有的 。我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搜过很多次,也多次找到各种书,但都不是太理想 。我印象深的的《儒学正脉——王守仁》(浙江人民出版社),写的凑合 。为了找别的书,我上网查了查,下面是查到的书(但没在市场找到过 。)
1.《王阳明与明末儒学》
〖日〗冈田武彦 著
吴光 钱明 屠承先译
上海古籍出版
2.《杨国荣讲王阳明》
杨国荣
北京大学出版社
3.《王学通论》(从王阳明到熊十力)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4.《王阳明著述选评》(新世纪古代哲学经典读本)
吴震
上海古籍出版社
5.《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
陈来
人民出版社
6.《王阳明大传》
周月亮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7.《王阳明内圣外王的九九方略》
周月亮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8.王学流衍(江右王门思想研究)
蔡仁厚
人民出版社
(以上书籍来源于/wym/xsyj.htm)
我是很喜欢王阳明的,希望你也能喜欢!!
2.阳明心学的精髓是什么阳明心学的精髓,通常有公认的就三点:“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 。
这几个看似简单的词到底怎么理解?经过N久的发呆之后,说说俺的看法 。1、关于“心外无物” 这个特别容易被经过中学政治课教育的我们,放在粗糙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框架下批判 。
记得在高中政治考卷里面,就曾经出过相关的题考问王阳明为啥是个唯心主义,用的是那个很著名的典故:有朋友和王阳明一起山中漫步,指着山里的花花草草问:你说天底下没有心外之物,那么这些花树深山中自开自落,和我的心有个毛关系?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 乍一听还是有点懵逼 。
你一看花花草草,花的颜色就明亮起来,你问过花的感受吗?这好像还是有点狡辩 。野花也是有尊严的,就算它是寂寞开无主,也不能否认人家的存在吧?所以,如果只是从物体的有无来理解这句话,就找错路了 。
从物的角度,人是人、花是花,王阳明不可能连这道理都不懂 。王阳明这句话真正想说的是,人是应该有意识、有灵魂的,而不是一堆死肉 。
你需要唤醒良知,用自己的眼看更多的花花草草,看更多这世界的花花绿绿,让自己的心能感知更多 。你没看过、不理解的世界,对你来说就是不存在的 。
所以这个“心外无物”,显然不是讨论那些深山里的花花草草、隔壁村的村花是不是存在,而是从人的视角强调,心有多大,天地有多大 。如果你心里只有眼前的苟且,那诗和远方就是绝对的“无” 。
2、关于“知行合一” 这个词被用的有点滥,通常大家容易理解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就是要学以致用巴拉巴拉 。
但在王阳明的概念里,不是这样 。知行合一的意思,是说知就是行,行就是知,这两个字说的是一件事,不存在脱离知的行,当然也就不存在脱离行的知 。
有点像绕口令 。我曾经也百思不得骑姐 。
这话要是放在日常伦理里面说得通 。王阳明也举过例子,一个人,如果没有孝顺父母的行,那就说明他没有掌握孝顺父母的知 。
但如果放在学术层面,比如一个几何定理,然道不是纯粹的知,运用几何定理是分而为二的行?可是参照第一点,“心外无物”就可以理解 。一个几何定理没有被运用,它是不存在的 。
而一旦运用,运用的人必定是知行合一的 。而最初发现几何定理的人,他的研究也必定是知行合一的 。
看起来还是有点文字游戏,强调这个知行合一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就是,让你在学习的时候,要时刻求其“放心”——把心放到学习的过程中,从“行”的层面去思考学习的意义 。比如,你不要想着,背个古诗就是应付考试,是纯粹的知而已,不用去想实质意义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