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研究生导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尚在燃烧的蜡炬】本人担任研究生导师15年,主要带英语语言学学术硕士,近两年也带翻译专业硕士 。我试试来回答你的问题: 当研究生导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首先,了解一下为什么研究生需要导师?
研究生导师制为是研究生培养教育制度,在师生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 。有了导师,研究生便有了大体的研究方向,研究生的学习便有了“导航”,有了“领路人”,导师将引领研究生一步一步走向规范、深入的学术探索之路 。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 。
下面谈谈我当导师的感受 。
前些年在本院就读的研究生多数从普通高校考入的,有些甚至从二本学院考入,研究基础远不及985、211毕业的学生 。有些人只接触过普通语言学,再没有接触过其他的语言学理论和知识 。有些人则根本没接触过任何语言学理论 。除了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外,就没有接触过任何稍微有学术性质的东西 。进入到研究生阶段后,对理论学习和研究方向是很迷茫的 。作为导师要把这样的学生引入规范的学术研究,是非常艰难的一个过程 。我曾遇到过一个本科学商务英语的学生考进来研究我们英语语言文学,奈何她理论基础非常薄弱,心里又很躁动,一边应付着听课一边兼职做外贸赚大钱,结果到大三论文憋不出来了,只好玩失踪躲着老师和同学 。到了第二年又有点后悔,想继续写论文,无奈读研期间她的心思都不在学习上,钱倒是赚了不少,但是论文无论如何都憋不出来,最终只好放弃,拿了个结业证书了事 。这是我硕导生涯唯一一次滑铁卢 。只能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研,有些人就只适合赚钱 。
我们学院是采取研究生/导师双向选择制 。研究生入学后前两周,一边上课一边了解本院导师的研究方向,确定自己的研究兴趣,再联系选定导师 。如果导师招收名额足够(学校规定每个硕导每年招生不超过三人),那他就会接受你;如果太多人选同一个导师,那么导师会对学生进行筛选 。一旦确定了导师研究生的培养关系,那研究生三年的学业、研究甚至于生活,就与导师息息相关了 。有很多方面是需要导师的 。
学校为研究生开设了各类不同课程,学生除了选自己兴趣的课程外,还有些课程该不该选拿不定主意,这时就需要导师指点的 。
第二学年开始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对研究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阶段,从选题是否有意义,文献综述是否全面,研究问题是否清晰可行,论证是否合理清晰有层次,研究方法的选择是否正确,乃至如何有效地查找学科内参考文献等等论文写作的问题,都特别需要导师的指导和把关 。
开题报告通过后,学生便可开始撰写论文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问题,都可以向导师请教 。导师也起到敦促学生保持写作进度的作用 。学生完成初稿后交给老师,负责任的导师会认真审阅、找茬,一遍一遍的指导学生,使论文质量日趋完善 。这过程是导师经常要生气的过程,因为你会发现,学生写出来的可能与你的预期相差甚远 。有些语言功底薄弱的学生虽然读到研究生阶段了,但写出来的英文句子语法错误比比皆是 。你给他指出后,他反馈给你的修改稿依然还是老样子 。这阶段经常气鼓鼓的,是又伤脑子又伤身体的时候 。
我们英语语言文学的研究生多数是女生,我这么多年带的20多个研究生只有一个是男生 。女研究生学习压力大,恋爱不顺,同学间发生矛盾,心理受挫,都可能寻求导师的帮助 。这时候导师化身心理咨询专家,要给予细心开导 。曾经有个研究生,因为失恋非常痛苦,打电话告诉我,我开着自己的车到她宿舍楼下,我们俩坐在车上聊了两个多小时 。直到最后,她终于有了笑脸,开心地回宿舍去 。我很开心,我的研究生跟我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碰到问题会主动告诉我,我也很乐意帮他们解决问题 。我也很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 。
研究生导师要为研究生搭建科研平台,组织seminar,还要去申请课题,让学生可以共同参与研究 。如果要发表高级别刊物论文,老师更是要费心的一遍一遍给予修改,直至投稿成功正式发表 。我遇到过一个学生,复试的时候因为口语不够好,其他老师不想要他,但我看到她笔试成绩不错,基础很扎实,我就坚决要她了 。那是我带的学生中最争气的学生之一 。读研期间很积极主动跟导师保持联系,要导师开书单,参考文献,阅读了很多文献,并且把我所授课程的作业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 。这篇论文我们来来往往修改了30多遍,她一点都不抱怨,我找到什么茬他她就修改哪里,哪怕是标点符号、格式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合作的这篇论文发表在一家很不错的本科学报上,成为他们那届唯一一个论文发表在正规本科学报的学生 。这个学生也很懂得感恩,虽然工作地点离我很远,但每年春节一定会发短信跟我问安 。当然,我也遇到过极具畏难情绪的学生,你希望她能写写小论文去发表,那她会躲着你,生怕你追问她论文写到哪了 。遇到这种学生,你只好随她去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