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是搞什么的?( 三 )


政策明确研学旅行的工作目标 , 即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建立一套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 。
【研学旅行是搞什么的?】三、从工作目标中 , 我们大致可以提炼出5个关键词:课程、基地、线路、工作机制、发展体系 , 其中课程是育人蓝图 , 基地是育人载体 。
教育性原则是研学旅行的第一原则 , 研学旅行不是简单的游览 , 而是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 , 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 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 。研学旅行中要体现实践性原则 , 学生能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 , 通过动手参与不同的体验性活动 , 不仅仅是进行学习能力转换效率低下的“眼睛课程”和“嘴巴课程” 。没有安全就没有教育 , 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 , 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 明确安全保障责任 , 落实安全保障措施 , 确保学生安全 。除此之外 , 研学旅行要坚持公益性原则 , 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 , 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 。
我们要以营地为枢纽、以基地为站点 , 形成一个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 。目前 , 教育部将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和营地分为5大板块:优秀传统文化板块 、革命传统教育板块 、国情教育板块、国防科工板块、自然生态板块 。
研学实践基地要有课程开发和线路设计;要有学习目标及主题特色;要配备师资及专业讲解人员;要交通便利 , 适宜中小学生开展活动;要有管理体制、保障机制;要在本地区、本行业具有示范性 。营地要求有课程和线路研发;有活动组织、协调服务;有师资及专业讲解人员;能集中提供食宿服务、交通服务;具备管理体制及安全保障机制;并且配备领导班子 。
文件对研学旅行的课程体系划分了明确的年龄段 , 小学阶段以4年级~6年级的小学生为对象 , 课程体系以乡土乡情为主 , 要求学生选择并完成学习单;初中阶段以初一及初二的初中生为对象 , 课程体系以县情市情为主进行课题研究和志愿服务;高中阶段以高一及高二的高中生为对象 , 课程体系以省情国情为主 , 初三及高三没有被设计在内 。关于研学旅行课程主题 , 文件也进行了分类 , 大致分为以下8类:自然类、地理类;科技类、环保类;历史类、人文类;拓展类、体育类;艺术类;职业探索类;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理想信念、国情教育 。
课程是保障研学旅行质量的一个核心环节 , 目前许多机构正在进行课程研发 , 研发课程需要对课程性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
在2017年9月25日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对课程性质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 即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 ,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 , 转化为活动主题 , 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 ,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 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课程开发要面向学生的社会生活 , 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 , 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 , 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 , 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 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
简单地来说 , “研学旅行”以“旅”为载体 , 以“行”为实践、以“学”为目标、以“研”为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 ,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统筹谋划:第一 , 统筹各学段;第二 , 统筹各学科;第三 , 统筹各环节;第四 , 统筹各种资源;第五 , 统筹师资配置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