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站|故乡的回忆——环湖古镇烔炀河

作者:李林芳每每回乡走在老街的水泥路上,只能长叹一声,莫名的心痛,曾经的老街绵延窄长的青石板路已不复存在,对于六、七十年代以前的人们,再老旧的老街都叫一个美好,大人们忙碌穿梭在这条青石板路上,孩子们奔跑嘻闹,没有车子呀!清晨摆了小半条街的各种菜肉摊子,让窄窄的街道热闹非凡,没有农贸市场呀!那活脱脱一幅清明上河图的景象。文化站|故乡的回忆——环湖古镇烔炀河
文章插图
说到老街,就是我的家乡烔炀镇上那条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看看"烔炀"这两个字可是我们家乡的专属,神奇的"烔炀"二字造就了不少白字先生。镇上有四街六巷,即南北主街、东街、桥东小街、南头的小街,街道皆为青石板铺成,还有查家巷、李家巷、刘家巷、金家巷、巴家巷、罗家巷、徐家巷等,看看这么多深窄的巷道就知道是两边高墙老宅使成,那么不难想象烔炀人民生活是多么的富足祥和,老屋都是砖木结构,青砖青瓦板槽门,老屋前店后坊,大部分建筑为二层阁楼,还有守护这个小镇的烔河、炀河。更早在晚清和民国时期,镇上有京、广、杂、山等各色商店,有名的要数烔炀糕点一品玉带,好有将相风范!小的时候,主街青石板路两边商店琳琅满目,五一饭店吃早茶的人们一桌桌甚是热闹,水锅炉负责打开水的哑巴大叔,可是我们逗乐子的好对象,经常逗得他哇哇叫,虽然他哇哇叫却面带笑容,否则我们这些小调皮哪敢惹这个身高马大的水锅炉炉长。水锅炉斜对面的中街上有一口老井,担水洗涮的人们络绎不绝,好一派市井闹图,那青石圈成高高的井沿上,深深的绳痕诉说着小镇上人们的喜与乐、苦与痛,简单而充实。而今高科技残酷的抛弃了老井,连那青石圈成有着深深绳痕的井沿都不知所踪,谁能告诉我在哪里,看一眼就好!沿街前店后坊的大家族老屋后来也成了前后街的通道,老屋上的临街阁楼仿佛大户人家小姐娇小疏影,顾盼流连,谁曾想当年倾倒多少青年才俊。过去临街的住户忽蹲、或坐、或靠在门框上,那些身影不需要脑海搜索,刘家、李家、孔家、胡家等等,辈份、亲戚关系都清清楚楚,不管你住南街还是北街,还是后街,大家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微笑一下,调侃一下,打个招呼,距离就是这么近。如今木阁楼变成铝合金玻璃窗和钢筋混凝土,懒得看一眼。临街住户也都是陌生面孔,店铺倒是比过去密集,但是却非常冷清。文化站|故乡的回忆——环湖古镇烔炀河
文章插图
过去深窄的巷子也所剩无几,那窄窄深深的巷子可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晚上走在巷子里漆黑一片,大人们说,晚上穿过巷子不要回头,否则会熄灭肩上的两盏灯引来小鬼,小时候还真信。中街西面老井旁边的巷子深而窄,也是我去外婆家必经之路,有时候在外婆家吃晚饭再回家,天还没黑巷子先黑,那个百米冲刺,从来没有回过头。也是因为太过熟悉从来没有在意过这条巷子的名字,可能就叫查家巷吧。因为这条巷子的一面高墙就是文化站,儒雅温和的站长就姓查,如果联想错误感谢指正。说到文化站不得不感谢文化站的创办者们,让我们儿时的生活丰富多彩,逢年过节文化站还会举办一些猜灯谜等活动,谁能理解这个老文化站就是我们儿时的游乐场所,在我们眼里它是一个庞大的藏书宝库,书可以借回家看,对于那个看场电影都要排着长长的队,或者跟着电影队追几里地的年代,文化站的书就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如饥似渴的看书便是我们儿时的娱乐,如饥似渴这个词尘封很多年了,哈。整条街最热闹的地方要数街北头的百货商店和南街的南货商店,以及中街卖猪肉的食品站,在凭票购买计划经济的年代,百货商店小窗口外排着长长的队伍,那应该是在卖紧缺物资吧,卖猪肉也是个小小的窗口排着长长的队,你有多么渴望吃肉就多么渴望和食品站的工作人员有亲戚关系。现在卖猪肉摆着长长的摊位,老板渴望的眼神扫描着路过的每个人殷勤的招揽着生意,当年这个杀猪卖肉的食品站可是领导家孩子好进的单位。在这临街门面还有个废品收购站,当年也是个好单位。好单位还有个中街上的中医院也是我们儿时的好去处,温和的中医院医生们从不赶我们这些玩皮的孩子,我们可以尽情地爬后院的香橼树摘香橼,中医院的后院也有个后门,我们基本上是从后门进入,后院总是迷漫着浓浓的中草药味,天晴时后院会晒着一簸箕一簸箕的中草药,整个中医院也是一个大户人家的老屋,已经没有那么古老,被改造成符合中医院的风格,那时的中医院还是门庭若市,不知道哪一年,就中西合并了,街北头还有个中药铺,中药铺里的老中医医术精湛,德高望重,可惜中药铺和中医院一起从老街消失。中医的沉寂落寞有些年头了,国人终于又想起中医的好来并掀起了热潮,烔炀镇的鲁家、李家有没有后人传承祖辈的中医术,把它发扬光大呢?很想知道。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