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
12米的长卷
18岁的天才画作
20多位帝王收藏
900多年的历史传承
“航拍”下大宋的千里风光
浩浩荡荡,气象磅礴
“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这便是《千里江山图》
文章插图
△△△点击查看更多细节
文章插图
如此画作,谁不曾听说?谁不想亲眼一看呢?
所以2017年《千里江山图》对外展出时,引起文艺界“大地震” 。排队3小时,看画5分钟 。
文章插图
△△△点击查看更多细节
那么《千里江山图》里到底有多少传奇故事呢?
一眼千年,一眼千里,
这是一版宋朝的“航拍中国” 。
将时光倒放至九百多年前,一个叫做王希孟的少年进入皇家画院,并得到宋徽宗的亲自指导 。十八岁那年,他完成一幅巨作《千里江山图》,献给了宋徽宗 。
宋徽宗见之,不禁惊叹:“朕十八岁时,断然画不出此等青翠河山,此方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
天才少年的才华与气盛,悉数化入这将近12米的画作 。但天不假年,王希孟两年后就英年早逝 。就好像他用完了一生的力气,只为这一幅《千里江山图》 。
这幅青绿山水画中尤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与《清明上河图》齐名,力压两宋无数画作 。
文章插图
它采用大青绿设色绢本,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颇似一曲壮丽辉煌的长歌,堪称一版宋朝的“航拍中国”,让人震撼不已 。
历史上,前前后后总共20多位帝王为这幅画着迷、亲授印章 。乾隆在这幅画上盖印“乾隆御览之宝”,不仅亲自题诗,还多次命令宫廷画家临摹这幅画 。
文章插图
到了现在,它被收入故宫博物院,不轻易对外展示 。但每每亮相,无论是原作、复刻品、还是电子版本,都意义重大 。
按照惯例,下次展出要数十年之后 。有的人幸运,一辈子看到一次 。而大部分人,是无缘得窥的……
所以,雅昌联合故宫博物院,携手多位文物复原专家学者,采用先进复原技术,历时近3年,耗费千人千力复刻出这高清《千里江山图》全卷,让我们在家也能一睹其辉煌 。
文章插图
△△△点击查看更多细节
整幅画卷按1:1的尺寸等比例复刻,展开后有近12米长,色彩斐然、纤毫毕现,山如是、水如是、人如是,一切如是 。
一目千里江山,一梦畅然遨游 。《千里江山图》坚守着美与艺术的高度,以其气韵照亮生活,以其精致温暖生活,以其格调提升生活 。
将千年国宝带回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12米长卷,高清丝绢复制还原点击下列小程序查阅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如此细观,方知它真正有多美 。
关于《千里江山图》,我们已知晓太多 。但因难窥真迹,我们只是“认识”它,而不是“懂得”它 。
十八岁的王希孟,带着纯真少年的英气和细心,画下他心中的锦绣山河 。宝石颜料一层铺着一层,斐然灿烂 。但由于时代已久,石青石颜料会脱落,每次展开,都是对它的损害 。下一次看到它,要等数十年后了 。
所以,这样一幅精美高清、纤毫毕现的复刻作品,对于想要真正欣赏它的人而言,才倍显珍贵 。
文章插图
摊开全幅画卷,你会发现《千里江山图》有许多层次关系,即要画许多幅画,又要让它们高低错落,完美组合 。
如果将这幅画切割成无数个局部,每个局部都可以是一幅画,都是细节 。
文章插图
只有十八岁的少年,才有这般天然、繁复的感知功能 。
只有少年如他,画作才能如此蓬勃恣意、详实精确、青春昂扬 。
将千年国宝带回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细节点击下列小程序查看更多
历时3年,千人千力,
不是谁都能复刻《千里江山图》 。
文物的复刻,向来是一项大工程,尤其是《千里江山图》这样的大型画作 。
雅昌联合故宫博物院,携手多位文物复原专家学者,采用先进的复原技术,历时近3年,耗费千人千力才打造出一幅同样经典的《千里江山图》丝绢长卷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宋代名迹 千里江山图
- 日什么千×成语
- 有缘千里来相会下一句
- 龟虽寿中的主旨句
- 清朝江山多少年
-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下一句
- 千里镜是谁创造的
- 欲穷千里目标欲是什么意思
- 写景的词语和句子
- 乌海|我国一个以“海”命名,却无海的地级市,距海千里,人口仅有5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