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迹 千里江山图

宗和
穿越千年,诗画舞蹈间,感受宋风雅韵 。
朱唇、远山眉、山峰发髻、青绿长裙……央视虎年春晚,源自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青绿”一出场,从社交媒体到微信朋友圈,都迅速被刷屏 。
更多观众被宋代艺术之美击中了,称其是“神仙团队打造的神仙作品”“一场中式审美的盛宴” 。澎湃新闻获悉,这一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故宫博物院共同出品的《只此青绿》此前曾登陆上海大剧院,“舞绘”的渊源来自宋代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 。《只此青绿》采用了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一位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穿越时空,来到千年前王希孟即将完稿之时,观众也跟随展卷人的步伐,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进入王希孟的绘画世界……

宋代名迹 千里江山图

文章插图
北宋《千里江山图》(局部)
宋代名迹 千里江山图

文章插图
春晚演出现场
宋代名迹 千里江山图

文章插图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宋代名迹 千里江山图

文章插图
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宋代名迹 千里江山图

文章插图
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存世北宋“青绿山水”名迹与北宋天才少年
《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他是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宋代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此外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述,不久英年早逝 。
【宋代名迹 千里江山图】
宋代名迹 千里江山图

文章插图
故宫博物院 《千里江山图》于2017年展出时
宋代名迹 千里江山图

文章插图
宋代《千里江山图》局部
宋代名迹 千里江山图

文章插图
千里江山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所藏北宋画作《千里江山图》曾于2017年与2013年展出,是北宋画家王希孟18岁时作品,也是唯一传世的作品 。2018年,在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人文论坛曾举办“跨千年时空看《千里江山图》——何为历史与艺术史的真实” 。
《千里江山图》局部(一)
宋代名迹 千里江山图

文章插图
《千里江山图》局部(二)
宋代名迹 千里江山图

文章插图
《千里江山图》局部(三)
《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染天染水,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气势辽阔超凡 。全卷画面上层峰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 。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 。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 。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
宋代名迹 千里江山图

文章插图
《千里江山图》局部(四)
画中远近山水,气势开阔,村舍集市、渔船客舟、桥梁水车和林木飞禽,笔墨工致,位置得宜;全卷青绿重设色,表现了山河秀丽 。
宋代名迹 千里江山图

文章插图
《千里江山图》局部(五)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马季戈曾撰文指出:《千里江山图》卷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 。此种表现方法是我国山水画技法中发展较早的一种,在隋唐时期如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等许多画家均擅长青绿山水画 。纵观宋代画坛,虽然也有一些画家用此法创作,但从目前存世作品看,尚无一件可以超越《千里江山图》卷 。王希孟在继承前法的基础上,表现出更趋细腻的画风,体现了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风格 。此图用笔精当,一点一画均无败笔 。人物虽细小如豆,却动态鲜明 。微波水纹均一笔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曳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 。综观全幅,又不失雄阔的境界和恢宏的气势,远观近睹均令人折服 。在用色上,画家于单调的蓝绿色中求变化,虽然以青绿为主色调,但在施色时注重手法的变化,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光彩夺目 。元代著名书法家溥光对此卷推崇备至,在卷后题跋中赞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此论可谓公允之见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