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城市群发展格局?

看之前先点一下右上角的红色关注吧,谢谢~
【如何看待中国城市群发展格局?】问题问的其实过度宽泛,但是可以概述一下大致的情况和地位,以此来回应题主的要求 。最新版本的全国城镇群规划,基本把全国每个地方省会或者经济核心区都画了一个圈,大大小小接近三十个城市群或者说叫都市圈,这里边甚至包括像天山北坡,呼包银地区等大家不太熟悉的地块,实际上,媒体聊的更多的,则是我们口中熟悉的“三个特大,八项重点”,下面概述之 。
三个特大-代表国家实力的三大地区我国的现在的三大主力城市群,基本源自于改革开放以后的几轮经济运动,但是如今又有了新的变化 。
珠江三角洲地区不用说了,从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开发开始,以三来一补的结构起家,形成了密集的制造业模式 。比较有代表性的,比如深圳南山的高新区,还有东莞的松山湖 。到08年,国家开始密集制定区域规划,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横空出世,优质生活圈的建立以及模仿东京、巴黎都市圈的城际轨道系统出炉,使得珠三角地区开始了有计划性的一体化进程 。
到去年,珠三角九市达到8900亿美元GDP规模,人均也突破了11万元人民币 。目前,港珠澳大桥开通在即,广深港高铁即将运行,粤港澳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开始对标旧金山,东京等世界级湾区 。美中不足的是,珠三角虽然诞生了腾讯,华为等民族的世界级企业,但是传统制造业所带来的混乱,还有环境污染,代表性的三水人才市场,令人诟病 。而广东其他地区,也未能雨露均沾,发展水平几乎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
长江三角洲相比而言,规模大更大,实力也更为雄厚 。和广东早期的试验性不同,长三角地区的国家意志更为浓厚 。浦东开发便是典型,苏南的乡镇企业,工业园区和百强县,浙江的民营企业和互联网经济,都有着各自迥异的发展路径 。作为长江的入海口,长三角地区被寄希望和纽约为首的美国东海岸进行竞争,并且反复研究比对 。
和珠三角不同的是,长三角地区城镇密度更稀薄,虽然城市密集,却没有城镇相连带来的丰富感 。而且由于分属于两省一市,在跨越行政区划的合作上也进展不利,除了浙江新推出的杭州湾区概念和上海的自由贸易港区,暂无更新进展 。
京津冀就不用说了,北京为首的金融,高新技术,总部经济,加上06年滨海开发以来的天津制造业集群 。两者间虽然开通了城际高铁等设施,却缺乏经济关联,各自为战,环北京地区尚无建树,还在谋划出路 。从一体化的角度来看,冬奥会对张家口将带来一定提升,新机场对廊坊的利好很突出,雄安新区是未来的看点,但是高度封闭和独立,对于河北的联动发展至今不明 。考虑到京津的首位高度和发展水平,是为第三大城市群 。
以上三者,构成了目前国家对外竞争的主体,也是过去40年发展下来的核心成果 。除了粤港澳湾区和河北雄安外,暂无更新的发展计划出现 。
长江经济带和两个新生明星长江经济带,是最近几年横空出世的政策概念 。不过早在多年前,经济界和规划学界就已经对国家T字型的发展做了建议,那个时候长江沿线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未能提上议事日程 。
新晋的两个明星,一个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个是成渝城市群 。所谓吴越出人才,巴蜀出鬼才,荆楚出天才 。长江中游城市群,狭义的来说,是湖北武汉城市圈的升级版本,07年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武汉也持续发力于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到近期,推出了长江主轴和长江新城方案,渴望打造城市建设方面的对外名片 。
广义上说,就纳入了湖南的环长株潭城市群和江西的环鄱阳湖城市群两个伙伴 。湖南发力于长株潭一体化由来已久,本质上还是在聚焦长沙,其他两地只是在区号和城际轨道等项目上获得帮助 。湖南最为突出的,是工程制造和文化娱乐,也是大家最为熟悉的,长沙也实现了撤县改区,落地磁悬浮和智轨列车等项目 。江西提出的环鄱城市群,城镇规模均不大,主要经济重心都在省会南昌 。比较有特色的产业包括光伏,铜业和大飞机制造,以及庐山,三清山和陶瓷文化等名片,该地区也拥有一些国家级的贫困县,主要在滨湖几个县,应该说故事很多,现实还要加速补课 。
和三大城市群不同,长江中游并没有明确的核心,三地都是各省市内发展最好的地方 。有国家中心定位的只有武汉一个,长沙的消费和繁华程度也日趋完善,按照一个城市群来标准的话,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深耕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