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主张的因教施材是针对谁说的

“因材施教”一词最早出现在《二程遗书·卷十九》:因“孔子教人 , 各因其材 。” 是孔子的思想 , 他对弟子都是这样想的 , 不是对某一个人 , 与冉有、子路、公华西等人的对话可见 , 特别是对冉有 , 孔子很有感触 , 冉有的懦弱在《论语》中记载 , 冉有曾在权臣季氏的手下做事 , 季氏为人聚敛暴虐 , 作为孔子的弟子冉有 , 明知道这样做不对 , 不但不敢去劝上司季氏 , 反而顺从季氏的意愿 , 为他“聚敛而附益之” , 气得孔子大骂冉有“非吾徒也”!并发动学生“鸣鼓而攻之”!如果冉有能够听从孔子的教导 , 坚持仁义之道 , 那就不会做出助纣为虐的事来了 。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 , 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 。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 , 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 , 认真分析学生个性 , 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 , 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 。这样 , 充分了解学生之“材” , 才能因其“材”而施教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