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一百五十年,崇福镇出了多少影响的官员?

南宋一百五十年,崇福镇出了不少有影响的官员,崇福土话叫“大货” 。其中,担任副国级、省部级的领导,就有20位左右,这种现象,在镇一级是不多见的 。
这个名人群体,对南宋一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是崇福宋韵文化的重要体现,都值得深入挖掘 。
这里选择南宋时期八位比较突出的人物,两位为副国级,一位享受副国级待遇,其他五位均为省部级大员,下面略为介绍,期待读者朋友进一步研究 。
【南宋一百五十年,崇福镇出了多少影响的官员?】沈晦(1184—1149),字元用,原籍杭州,迁居崇福镇赵家巷,宣和六年(1124)状元,是嘉兴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宋高宗时期,沈晦曾任两浙西路安抚使、广西经略使等职,属于正省级官员 。《宋史》有传,称他“胆气过人” 。老底子崇福镇的状元坊、魁星阁,都因沈晦而起 。
沈揆,字虞卿,号欣遇,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副部级 。著作有《野堂集》,曾刊刻《颜氏家训》,并为校勘,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极高 。除此之外,沈揆有刊刻了北宋诗人王禹偁的《小畜集》,宋人刻宋诗,堪称宋韵崇福的一大亮点 。
蔡开,字子明,宋孝宗淳熙年间进士,官至江西转运使,是正省级官员 。宋代崇福镇有“桂花里”,即因蔡开、蔡辟兄弟得名,蔡氏家族有两个住处,一在崇福镇区,一在今凤鸣街道 。蔡氏兄弟以清廉著名,地方影响非常大,元朝人所撰的《语溪赋》中,有一句“子明漕监,先哲成规;潜庵理学,后进蓍龟”,说的就是蔡开、辅广两人 。
蔡辟,字子正,蔡开弟,淳熙进士,官至江东提刑、国子祭酒,省部级官员 。
俞应符(?—1222),字德瑞,由杭州迁崇德县南津乡(今崇福镇),宋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宋宁总嘉定十四年,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属于副国级干部,名列《宋史-宰辅表》 。
俞应符的侄曾孙俞天民,于公元1276年迁居县城甘泽坊,俞天民的儿子俞镇,考中元仁宗时候的江浙乡试第一名,是桐乡历史上第一位解元 。从沈晦到俞镇,不到两百年,崇福一镇,状元、解元都齐全了,堪称桐乡古代高考之乡,学在崇福!
费士寅,字戒父,原籍成都,迁居崇福镇,宋孝宗淳熙二年进士,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以吏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十月,参知政事,四年四月,兼知枢密院事,为韩侂胄政治集团的重要成员,仅次于丞相陈自强的第二号人物,副国级官员 。明代永乐年间进士费敬,官大理寺丞,他就是费士寅的六世孙 。
陆德舆,字载之,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嘉兴县开国子,其《宋宰辅编年录序》为宋史重要文献 。旧时崇福镇有袭桂坊,即为陆德舆及其叔祖陆埈、叔父陆镳而建,南宋文学家刘宰说崇德:陆氏之盛闻天下 。
陈垲(?—1268),字子爽,居崇德西门外,丞相洪适的外孙 。陈垲是南宋后期治治上的重要人物,曾权兵部尚书、户部尚书,湖南安抚使等,加端明殿学士,为正部级官员,享受副国级待遇 。
陈垲的墓地在伍社村(今属凤鸣街道),子孙环墓而居,渐成村落,名“藤桥头” 。陈垲,《宋史》有传,称他“屡历麾节,军民爱戴” 。他去世后,谥号“清毅”,是桐乡历史上第一位有谥号的官员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