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刚事件,孙志刚为什么会被打死?

孙志刚为什么会被无辜打死?2003年3月17日:中国广州发生孙志刚事件 , 最后造成收容遣送制度废除 。

孙志刚事件,孙志刚为什么会被打死?

文章插图


孙志刚事件暴露了中国一部分的社会现实 , 也就是收容遣送制度 。
民国时期 , 国民政府对于社会的管理是不太严格的 。
就算首都南京也没有我们后来的户籍制度 , 不存在什么户口制度 。
直到1948年 , 南京才搞了户籍登记 , 目的是为了统计人口 。只是户籍制度搞了还不到2年 , 国民政府就败退离开南京 。
1949年以后 , 户籍制度有了很大的变化 。
这里萨沙多说一句 。
我在朝鲜旅游时 , 看到朝鲜老百姓汽车经过郊区一座桥梁的时候 , 都需要拿一张纸给哨卡的军警看一下 , 才能通过 。
这应该就是通行证 , 没有它的话 , 即便郊区的居民也是不能进入平壤市区的 。
一起旅游的有个男大学生 , 因学朝鲜语在平壤留学2年(牛逼吧) 。
他告诉我 , 在朝鲜从甲地到乙地必须持有类似于通行证的东西 , 不然就属于违法行为 , 被沿途军警发现就可以抓捕 。所以朝鲜居民很少流动 , 也无法移动 。
有一个朝鲜女同学的姐姐结婚 , 家里老奶奶非常高兴 。在孙女结婚前一天 , 她独自去邻县亲戚家要一些糯米 , 准备亲手做一些打糕给新人吃 。
本来同亲戚相距也就几里路 , 又是沿着公路走没危险 , 谁知道一去就不会 。家里乱成一团 , 第二天连婚都顾不上结了 , 全家去找人 。结果就是因为老奶奶没有通行证 , 被民警扣住了 。好在朝鲜人还算敬老 , 看老人年龄大了 , 只是批评教育一通 , 关了一晚上也没有饿着冻着 , 第二天就放走了 。如果是年轻人 , 就没那么容易放人 , 可能倒大霉 。
朝鲜这套 , 同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没什么区别 。
孙志刚事件,孙志刚为什么会被打死?

文章插图


1953年4月 , 中国政务院首次发出《关于劝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 , 其后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指令 。
建国后严格户籍制度的建立 , 农民想随便进城也是不被允许的 。
同朝鲜一样 , 即便是城市居民 , 去外地也必须持有自己所在国家单位所开具的介绍信 。如果没有介绍信 , 就很容易被当作盲流抓捕起来 , 直到自己所在单位发来证明材料 。
如果认定你是农民 , 就会联络自己的村子来领人 , 再送回原籍 。
但遣返农民则有些难度 , 首先要联络到此人所在村子 , 其后这个村子还要派人来接 。如果村子不配合 , 或者拖拖拉拉 , 这些农民就会长期滞留在各地派出所 。
在三年饥荒时期 , 各地逃难的盲流数量很多 , 派出所的牢房根本就关不下 。
况且这些人也不是罪犯 , 同犯人关在一起并不合适 , 很容易出事 。
无奈之下 , 在1961年国家颁布了《城市收容遣送站工作方案》 , 设立收容遣送站等三类城市收容遣送组织 , 同年公安部颁发的《关于制止人口自由流动的报告》 , 决定由民政部门主要负责将那些没有开介绍信的流入城市的人口收容起来遣送回原籍 。其被视为收容遣送制度的正式开始 , 目的在于制止人口自由流动 , 维护户籍制度 。
为什么这么做?
两个目的 , 第一是对老百姓的严格管理 , 这也是苏联、朝鲜当时的制度;第二是维持城乡两元化 。在当年 , 干部、工人、农民是三个等级 , 国家提供的待遇完全不同 。不可能有人心甘情愿低人一等 , 只能通过国家工具来维持制度 。
在毛时代 , 这一套制度倒是问题不大 。当时完全是计划经济 , 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地接受配给 , 根本无法在全国乱窜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