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迄今为止,科学对于同性恋和异性恋是如何形成的,并不清楚 。同性恋者,往往会根据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认为自己从懵懵懂懂的时候,就隐约地觉察到了自己是同性恋,所以,他们就会猜想(或者宁愿相信)自己是由遗传基因造成的 。到现在为止,科学家也没有发现跟同性恋准确相关的基因 。同性恋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基因”这样的生物学因素,而是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性取向不是当事人故意所为,不是他的自主意志所能决定和改变的 。因此,同性恋性取向所导致的直接性行为问题,与道德和法律无关 。
对于未成年的孩子,假如已经从小就有“同性取向,将来成为“同性恋者”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咨询师不是强行要求孩子去改变他的性取向,而是尊重和接纳其同性性取向的同时,鼓励他发展和拓宽人生未来 。咨询的目标是如何让他在幸福中长大,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渐地去获得更多幸福,而非改变其性取向 。而是 关注和讨论他们对于今后如何接纳自己与主流人群在“性取向”上的不同,价值观的不同,社会认同的差异,能做好自己的角度去建设独特的健康人格成长 。不是强行要求孩子去改变他的性取向,而是尊重和接纳其同性性取向的同时,鼓励他发展和拓宽人生未来 。咨询的目标是如何让他在幸福中长大,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渐地去获得更多幸福,而非改变其性取向 。
如果是已经成型的“成年同性恋者”,在咨询的时候,会针对同性恋性取向相关的一些问题做心理咨询 。一般有如下几点:1、自我接纳;2、适应社会;3、关于“出柜”及其应激与适应,如何告知父母;4、关于异性“婚姻”;5、子女收养;6、安全性行为;7、接纳他人幸福感的不同等于接纳自己的独特幸福感 。
经常有父母带着孩子来咨询“性取向”的问题,父母不接受孩子是“同性恋”这个事实,总是希望孩子不是同性恋;如果是同性恋的话,希望医生一定要想办法给予纠正 。作为“同性恋者”,孩子往往是被迫前来就医的,其本身并无改变自身性取向的愿望和动机 。很多来访者其实是希望医生能够帮助他说服父母,理解和接纳他的性取向 。
父母往往一见到医生,就对医生说:“大夫,你快给孩子诊断一下吧,看他是不是同性恋!”
一、同性恋的诊断标准
首先,必须强调说明,按照2001年《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分类标准(CCMD-3)》的规定,一个人,如果只有同性“性取向”,而没有其它精神症状的话,并不被视为“精神疾病” 。
1、关于“性取向是同性恋”的诊断
一般来说,诊断“同性恋”,要求“病人”具有只针对同性成员才有的跟性欲相关的情感、幻想或行为 。即使在方便与异性交往的环境条件下,当事人“在正常生活条件下,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对同性成员就持续表示性爱倾向,包括思想、情感,及性爱行为;对异性虽然可以有正常的性行为,但性爱倾向明显减弱或缺乏,因此难以建立和维持与异性成员的家庭关系 。”
如何确定一个人的性取向是指向同性的呢?
有两个重要的具体参照指标:一个是,见了同性,他就有性器官兴奋的身体反应;再者是他内心具有想要动用性器官跟同性做-爱的内心欲望和热情 。身体性反应,产生快感;心理性欲望,产生幸福感 。
有的男性同性恋者,在父母的逼迫下,跟女人结婚,还生了孩子 。这时,父母就不理解:既然能够有夫妻性生活,还能射-精生出孩子,他怎么就是同性恋呢?
回答是这样的:性器官上没长眼睛,不认识对方与之做-爱的性器官是同性还是异性的性器官 。人的性器官只要遇到适宜的黏膜刺激,就会兴奋,甚至可以出现性高潮,男性则会射-精 。但是,同性恋者,对异性的性器官,可以具有碰触时的快感,以及有性高潮,却没有心理上的幸福感 。
幸福感,才是性爱的真正目的 。
因此,我建议将“性取向”改为“爱取向” 。
2、鉴别诊断
在鉴别诊断时,还要特别注意:同性恋者自身的性身份并没有改变 。比如,身体是男性,心理上认为自己也是男性 。如果身体是男性,心理上却认为自己是“女孩”,这不是同性恋,而属于“易性癖”,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要做变性手术的那部分人 。
如果是单一性别的环境,出现了同性性行为,并不一定是同性恋 。比如,钢铁厂的男工人,纺织厂的女工,护士学校的女生,监狱关押的犯人,等,他们在接触不到异性的情况下,会出现“同性性行为”,这时,不算是绝对的“同性恋”,因为当他们有机会接触异性的时候,他们的同性性行为就会自动放弃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从医学的视角解读同性恋
- 孩子“中性化” 易变同性恋?
- 「同性恋的基因」到底存不存在?
-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同性恋?
- 分析同性恋产生的原因
- 关机、拔卡还能被定位,“无所不能”的行程码,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行程码怎么查不到行程轨迹
- 性文化发展的文明和健康取向
- 暖贴为什么能被磁铁吸住 暖贴能被磁铁吸住的原因
- 什么条件能被京东拉黑?京东账号被拉黑怎么办?
- 抓地力超强的实战篮球鞋有哪些 AJ、KD12抓地性能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