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硬盘是电脑上使用坚硬的旋转盘片为基础的存储设备 。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储和检索数据 。信息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写头 , 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方式被电磁流写到磁盘上 。信息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式回读 , 例如磁场导致线圈中电气的改变或读头经过它的上方 。
接口
硬盘按数据接口不同 , 大致分为ATA和SATA以及SCSI和SAS 。ATA全称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 是用传统的 40-pin --数据线连接--与硬盘的 , 外部接口速度最大为133MB/s , 因为并口线的抗干扰性太差 , 且排线占空间 , 不利计算机散热 , 将逐渐被 SATA 所取代 。SATA , 全称Serial ATA , 也就是使用串口的ATA接口 , 因抗干扰性强 , 且对数据线的长度要求比ATA低很多 , 支持热插拔等功能 , 已越来越为人所接受 。SATA-I的外部接口速度已达到150MB/s , SATA-II更将升至300MB/s , SATA的前景很广阔 。而SATA的传输线比ATA的细得多, 有利于机箱内的空气流通 。SCSI , 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 历经多世代的发展 , 从早期的 SCSI-II , 到目前的 Ultra320 SCSI 以及 Fiber-Channel (光纤信道) , 接头型式也有多种 。SCSI 硬盘广为工作站级个人计算机以及服务器所使用 , 因为它的转速快 , 可达 15000 rpm , 且数据传输时占用 CPU 运算资源较低 , 但是单价也比同样容量的 ATA 及 SATA 硬盘昂贵 。SAS(Serial Attached 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 , 和SATA硬盘相同 , 都是采取序列式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 , 可达到3Gb/s 。此外也透过缩小连接线改善系统内部空间等 。此外 , 由于SAS硬盘可以与SATA硬盘共享同样的背板 , 因此在同一个SAS存储系统 中 , 可以用SATA硬盘来取代部分昂贵的SCSI硬盘 , 节省整体的存储成本 。
尺寸
硬盘机的尺寸和用途可分为:
? 0.85英寸, 多用于手提电话等便携装置中 。
? 1英寸(MICRODRIVE), 多用于数码相机(CF type II界面) 。
【硬盘】? 1.8英寸, 多用于笔记型计算机及外置硬盘盒中 。
? 2.5英寸, 多用于笔记型计算机及外置硬盘盒中 。
? 3.5英寸, 多用于桌上型计算机及外置硬盘盒中 。
? 5.25英寸 , 已被淘汰 。
发展史
? 1956年IBM的IBM 350 RAMAC是现代硬盘的雏形 , 它相当于两个冰箱的体积 , 不过其储存容量只有5MB 。1973年IBM 3340问世 , 他拥有“温彻斯特”这个绰号 , 来源于他两个30MB的储存单元 , 恰是当时出名的“温彻斯特来福枪”的口径和填弹量 。至此 , 硬盘的基本机构被确立 。
? 1980年 , 两位前IBM员工创立的公司开发出5.25英寸规格的5MB硬盘 , 这是首款面向--的产品 , 而该公司正是先进的希捷(SEAGATE)公司 。
? 80年代末 , IBM公司推出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技术令磁头灵敏度大大提升 , 使盘片的储存密度较之前的20Mbpsi(bit/每平方英寸)提高了数十倍 , 该技术为硬盘容量的巨大提升奠定了基础 。1991年 , IBM应用该技术推出了首款3.5英寸的1GB硬盘 。
? 1995年 , 为了配合Intel的LX-- , 昆腾(Quantum)与Intel携手发布UDMA 33接口——EIDE标准将原来接口数据传输率从16.6MB/s提升到了33MB/s 同年 , 希捷开发出液态轴承(FDB , Filuid Dynamic Bearing)马达 。所谓的FDB就是指将陀螺仪上的技术引进到硬盘生产中 , 用厚度相当于头发丝直径十分之一的油膜取代金属轴承 , 减轻了硬盘噪音与发热量 。
? 1970年到1991年 , 硬盘盘片的储存密度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从1991年开始增长到60%~80%;至今 , 速度提升到100%甚至是200%从1997年开始的惊人速度提升得益于IBM的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 , 巨磁阻)技术 , 它使磁头灵敏度进一步提升 , 进而提高了储存密度
? 1996年 , 希捷收购康诺(Conner Peripherals)
? 1998年2月 , UDMA 66规格面世
? 2000年10月 , 迈拓(Maxtor)收购昆腾
? 2003年1月 , 日立宣布完成20.5亿美元的收购IBM硬盘事业部计划 , 并成立日立环球储存科技公司(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Hitachi G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