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习俗有哪些


立夏的习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立夏的习俗有哪些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那么立夏节气有什么习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立夏的习俗有哪些
1、经典食物:立夏蛋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 。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 。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
2、江南立夏尝三鲜
无锡民间的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 。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 。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 。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 。其中以尝地三鲜最为普遍;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 。“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温州立夏日,家家吃淮百、春笋和青梅 。
3、秤人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 。”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 。
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 。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 。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 。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 。
4、忌坐门槛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 。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 。”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 。30年代《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 。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 。俗传立夏坐门坎,则一年精神不振 。”
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 。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 。
5、斗蛋
立夏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 。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 。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 。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 。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 。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疰夏绳即长命缕,用五色丝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
6、福建闽东地区吃光饼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 。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 。周宁县纯池镇一些乡村吃“立夏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等 。
7、福州吃鼎边糊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 。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 。
8、厌祟避蛇
立夏日云南民俗关注的是厌祟避蛇 。清干隆元年《云南通志》载,四月立夏之日,“插皂荚枝、红花于户,以厌祟;围灰墙脚以避蛇” 。值四月而言避蛇,与十二生肖已属蛇有关联,地支纪月,三月为辰,四月为已 。立夏厌祟,门上插皂荚树枝,和红花,含有黑(水)、红(火)既济之义 。按照古代五行说,黑为水,红为火 。这是希望通过两者相互制约,达到一种平衡 。
同时,古人不仅日常用皂荚去污,还以皂荚人药,认为它具有杀虫功能 。将它当做厌祟之物,也着眼于除秽驱邪 。旧时五月有门悬皂荚风俗,皂荚状若刀形,称为“悬刀”,相传可以吓跑鬼怪 。清光绪年间云南《腾越州志》也说:“立夏日,插皂角枝、红花于户以厌胜,围灰墙脚以避蛇 。”
清代《浪穹县略志》记云南大理一带风俗:“立夏,插白杨于门,以灰洒房屋周围,名日‘灰城’,以避虺毒 。”与其它地区有所不同的是,门前插白杨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