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卡的介绍及使用方法


灰卡的介绍及使用方法

文章插图
灰卡的介绍及使用方法
灰卡是精确检测曝光量的基准 。层次丰富、色彩饱和的照片来自精准的曝光 。如果拍摄场景的光线过亮或过暗,就可能导致曝光出现偏差 。灰卡能将复杂光线的场景一律平衡为18%的中性灰,通过测光表将灰卡的反射光记录下来,就能获得精确的曝光数值!
灰卡适用于手持测光表、TTL单反照相机及带有测光的旁轴式照相机 。使用灰卡是拍摄高质量照片的保证、是摄影师的必备工具!那么,如何使用灰卡呢?
确定曝光数值
将测光表设置到测量反射光功能(取掉白色反射罩) 。为能获得准确的测光数值,应保证灰卡与被摄物的光照来自同一方向 。测取数值时应保证测光表与灰卡的距离在15厘米以内,并应避免其它较亮的光线反射到灰卡上,或将自身的阴影投射在灰卡上 。测取影室光时,应将灰卡置于被摄体的正面并尽可能靠近被摄体 。同时旋转灰卡的灰色面,使灰卡、照相机与光源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和仰角 。
夹角一般为30°-45°度的等腰三角形,灰卡的朝向应为正对相机与主光源之间夹角的1/3处 。常用的灯位是副光应更靠近相机的光轴 。
在自然光下可以把灰卡放在被摄物体的位置,也可以放在照相机的位置测取数值 。但必须保证灰卡上所得到的光照强度与被摄物体的光照强度相一致 。如果遇到阴天或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拍摄,可以利用天空散射光、便携式外景灯或反光板等作为光源来测取曝光数值 。
为使曝光更加准确有时在测取数据后还应对照相机光圈或速度值进行调整 。
如果被摄物体颜色较深且色调非常暗,为增加暗部层次应开大1-1/2光圈;如果被摄物体颜色较浅或较亮时应缩小1-1/2级光圈 。正常反差的景物无需进行调整 。但遇强逆光或反差比很大的拍摄场景时,建议摄影师在此种情况下采用包围法曝光 。
确定主副光比
光比是主光加副光的全光照明强度与副光单独照明时的照明强度之比 。正常情况下彩色照片的光比不应超过3:1;黑白照片的光比不应超过5:1 。如果超过这个比例将会导致画面色调失衡和层次的损失 。
使用灰卡可以确定拍摄场景的光比 。确定光比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读取主光数值-将灰卡置于被摄物体前并尽量靠近拍摄物,将主副灯光全部打开(不包括逆向光源) 。朝主光方向调整灰卡的受光角度,用测光表测取灰卡上的数值 。在测光表显示出最大读数时将这个读数记录下来 。
读取副光数值-灰卡仍置于被摄物体前,将主光灯关闭并旋转灰卡使之对准照相机镜头 。用测光表测取灰卡上的数值并记录下来 。
取得了两个数值的级差就可计算出场景光之比 。下表给出的是使用全光和仅使用副光照明的照明强度之比 。
确定色彩平衡及密度
灰卡可以确定照片的色彩平衡度 。在拍照时将灰卡拍入画面的一角或将灰卡拍满一幅底片 。将冲扩后的照片与灰卡实物进行比对,就能简单地通过眼睛或色彩分析仪判断出照片的色彩是否平衡 。
将灰卡的影像作为彩色扩印时的参照色 。给灰卡拍摄一张透明正片或负片,就可以帮助打印员在工作中确定最佳的色彩平衡和密度 。
给灰卡拍摄底片的过程就是记录场景光颜色的过程 。光颜色的差异可以直接导致在彩色打印中的滤光结果不同 。
多数彩色胶片无法表现出绝对的灰度值 。所以从肉色到中性色之间的颜色难以平衡 。如果将灰卡打印成比中性颜色略浅一点,这样便可以保证所有打印照片的色彩平衡 。
灰卡的影像是作为评估色彩密度的最佳中性参照物,它能通过视觉及色密度仪来判断黑白底片、彩色底片、正片和打印照片的色彩密度 。灰卡的中性灰色是判定色彩平衡和底片密度的最佳颜色 。
确定近摄及翻拍的曝光
将灰卡置于所要翻拍物体的同一水平面上,将测光表及照相机的感光度调到所用胶卷的感光度上,沿着相机光轴方向测取灰卡上的曝光数值 。如果被摄物体至相机的距离小于镜头焦距乘以8倍时,应考虑因镜头延长而使有效光圈的减少 。此时应对曝光量进行增加的调整 。用TTL相机可以不考虑增加曝光量 。
具体换算公式如下:
确定白色平衡
一般摄像机都有自动白平衡功能,这虽然可以应对大多数拍摄场景 。但在复杂的光线环境下,自动白平衡功能并不能完全避免色调的失衡 。灰卡的白色面可以反射约90%的入射光 。为获得更加准确的颜色,使用手动白平衡功能测取白色面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