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在小镇,文艺是一种病?( 二 )


在小镇搞文艺 ,
【大理|在小镇,文艺是一种病?】不是有钱 , 就是有病?
求贤村在北京大兴南部的榆垡镇 , 穿过镇子南边的树林 , 就到了河北固安 。 康春雷上完了小学和初中 , 才从这里离开 。 有一回 , 他跟村镇上的小伙伴一起 , 偷偷坐了两个小时的汽车 , 去北京吃了一顿麦当劳 , 再坐两个小时赶回来 。 回到家后 , 一身疲惫的他特别难过 , 因为小镇里没有麦当劳 。 很多年后 , 康春雷才意识到 , 这种“匮乏”也许不仅仅只是吃不上麦当劳 。
如今的榆垡镇变化很大 , 街道比以前更加清洁 , 但是镇上的人却变得稀少了 。 这种变化 , 在康春雷创作的《永安镇故事集》里清晰可见 。 故事中的场景从小镇的饭店过渡到新城的酒店 , 仿佛一道生态色谱 。 实际上拍摄地附近是一个粮站 , 从贫瘠感的小镇走到开发后的新城 , 中间也就隔了一条街 , 但景观却是天壤之别 。 康春雷发现 , 小镇里的大部分人 , 都会选择搬去新城 , 而不是特别有出路的人 , 可能就留了下来 。
不知什么时候起 , 在小镇生活的人 , 他们的精神面貌 , 俨然成为了民间社会最真实的写照 。 这也是很多独立纪录片作者会把镜头对准乡村和小镇的原因 。 那里的人们即使面对“匮乏” , 也依然对更好的生活充满“希望” 。
不知什么时候起 , 在小镇生活的人 , 他们的精神面貌 , 俨然成为了民间社会最真实的写照 。 /电影《永安镇故事集》
人们或许可以将“希望”看作一种与生俱来的勇气 , 但是一定要有一些精神的养料 , 帮助人们去抵抗庸碌的日常 。 在康春雷看来 , 说起精神生活 , 小镇和城市里的人们 , 并无本质区别 。 城市确实能够提供相对丰富的娱乐生活 , 但是所谓的“精神空虚”也无处不在 。
“精神生活不像物质生活 , 随处可见或者随处可以接触 , 但它是一定存在的 , 有的精神需求的满足 , 也许依赖文化产品 , 也可能来源于一些身体力行的体验活动 。 ”康春雷说 , “小镇的精神生活匮乏 , 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 尤其是在互联网和手机普及之后 , 传统的地域界限已经被打破 , 生活在哪里 , 并不会影响我们跟电影、跟音乐、跟文学之间的连接 。 ”
很多时候 , 从事文化工作的人 , 对于自身精神生活的感受 , 会相对敏锐 , 他们或许会选择在文化建设比较全面的大城市生活 。 从这一点来看 , 远离城市中心的小镇 , 能够提供的工作机会确实少之又少 。
人们经常会开这样的玩笑——在小镇搞文艺 , 不是有钱 , 就是有病 。 /电影《永安镇故事集》
而“文艺青年”中的“文艺”二字 , 也常被人和“无用主义”画上等号 。 人们经常会开这样的玩笑——在小镇搞文艺 , 不是有钱 , 就是有病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