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旅游业发展中,民宿业具有怎样的发展和意义?( 二 )



世界各地民宿兴起时间不同 , 发展程度迥异 。 英国民宿起源于二战后 ,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 , 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提供早餐和住宿服务的B&B(BedandBreakfast)形式家庭式旅馆 。 日本民宿起源于1960年的民办旅馆 , 由当地村民将部分起居室出租给滑雪、登山爱好者衍生发展起来 , 而后逐步走向精细化、人文化 。
我国民宿起始于1986年的徐家大院 , 前期主要为农家乐这一低级民宿形式 , 后于21世纪初期得到井喷式发展 , 目前已形成滇西北民宿群、长三角毗连区民宿群、川藏线民宿带、浙闽粤海岸民宿带等11个民宿群带 。 与民宿市场如火如荼的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我国民宿理论的研究起步晚且尚处于探索期 , 文献的数量与研究内容不能满足市场要求 , 不能为市场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理论指导 。

由于国内民宿建筑文化资源丰富 , 经营者专业素质不足 , 消费需求更趋个性化、品质化等自身特征 , 国外民宿理论研究无法直接套用 , 需根据我国住宿行业特点及消费需求探索更为适合的民宿理论以指导实践 。
选择民宿作为研究对象 , 基于对民宿消费者的感知价值、文化认同与顾客契合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 , 结合理论推理 , 构建起“感知-认同-契合”研究模型 , 提出并验证假设 , 探索感知价值对顾客契合的影响机制 , 由此提出民宿管理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

从民宿研究领域来看 , 由于共享经济和体验经济的发展 , 民宿领域正在成为旅游和酒店管理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 民宿行业尚处于快速发展期 , 国内外学者从民宿的概念、本质、商业模式、影响效应和消费者动机及决策行为等领域开展研究 , 研究方法主要以叙述性理论陈述和案例分析为主 , 相关研究重点在于宏观和中观层面的探索分析 , 属于从现象讨论向理论分析过渡阶段 。 为填补当前理论研究的不足 , 主要从微观视角对民宿消费者的感知体验及其体验后的契合行为进行研究 ,

客户关系管理领域来看 , 探究感知价值对顾客契合的影响机制属于新的研究方向 , 备受学界关注 , 在新兴的民宿行业开展此项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 。 以民宿为研究对象 , 将文化认同纳入研究中 , 基于价值共创理论、认同理论、“认知-情感-意向”关系理论 , 探索感知价值对顾客契合行为的影响机制 。 引入文化认同这个构念 , 符合“认知-情感-意向”的效果层次模型 , 也说明了认同在关系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 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范畴 。
从业态发展来看 , 我国民宿发展良莠不齐 , 云南、浙江等地发展成熟 , 是民宿预定的热门地区 , 像莫干山地区的“裸心谷”、“法国山居”等网红民宿甚至需要提前几个月预约入住 , 但其他大部分民宿仍处于同质化严重的民宿低级形态 , 它们往往依托周边景区而生 , 提供最基本的住宿设施和服务 。 整体来看 , 我国民宿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形态 , 品质和文化内涵有待提高 。 民宿市场的快速发展造成实践和理论的脱节 , 民宿经营者供给与消费者需求的信息不对称 , 引发了民宿市场供需强烈的不对等 , 新兴行业的发展亟需理论研究进行指导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