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为何漳州山海万种风情?( 二 )


从漳州走向全国的 , 并不只有鱼米花果 。 1990年 , 报警服务台“110”从这里首创 , 而后遍布全国;1996年 , 全国第一个消费者权益申诉服务台“12315”在漳州问世 。
山海风情 , 浸染了漳州人的精神世界 , 精致成了标配 。 今天 , 走在漳州古城 , 唐代的街、宋代的庙、明清的石坊、民国的商铺 , 沉淀着不同文化辐射的痕迹 。
连片骑楼混搭着南洋风和闽南韵 , 它们互相连接倚靠 , 商居混合而功能清楚 , 街廊彼此通畅 , 形成社交空间 。
在这里 , 你可以看到西洋风物逐渐浸染的痕迹 。 人们习惯于舶来品的优雅和荣华 。 在这里 , 你随处可见摇着蒲扇的老人 , 踏着不紧不慢的步伐散步 。
生活闲适从容 , 是漳州人对自然因素的适应和对艰苦开拓的酬劳 。 “事无大小 , 先来呷茶” , 在漳州人的开门七件事里 , 茶是绝对的C位 。
进门第一件事是烧水 , 第二件事便是泡茶 。 哪怕是逛公园 , 漳州人也会随身携带茶具、水壶和酒精灯 , 随时随地支起桌子泡茶 。 喝茶时 , 漳州人还要有配茶的甜点:花生和麦芽糖做成的贡糖、口感软糯的麻糍和橘红糕……
“千辛万苦为巴肚(闽南语肚子之意)” , 让漳州人戒不掉的 , 还有漳州的小吃 。 中原文化的闯入 , 为漳州带来了吃面的饮食风潮 。 卤面、手抓面、干拌面、沙嗲面、牛肉面……即便在今天 , 以碱面为底料的面食在漳州人的一日三餐中随处可见 。 经过改造 , 漳州面食又呈现出与北方面食截然不同的闽南滋味 。
作为一个早早开放而平民意识根深蒂固的城市 , 1400年来 , 处变不惊是时间打磨之后 , 漳州人的定力 。
漳州人仰望中原 , 因为这是来处;他们一路向海 , 那是他们的去处 。 俯仰之间 , 人们看见山 , 看见海 , 看见人类物质文明所塑造出来的和谐 。 (黄如飞 苏益纯)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