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闫瑞英专栏|那天,我也捉爬叉

知了|闫瑞英专栏|那天,我也捉爬叉
文章插图
文|闫瑞英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我支教的中学西边,有一片大林子,是人们夏日里捉爬叉的好去处。每年,方圆十几里的邻村村民都来这里捉爬叉。
一个周二的晚上,没有晚辅导。晚饭后,我也想体验一番,也好了却我一个夏季的愿望。
约莫六点半,我拿着准备好的手电筒和空塑料瓶子,从学校步行出发,沿着一条不太宽阔的小柏油路向西转西北方向,行走大约一公里,就到了一片硕大的林子边。林子里全是梧桐树,粗的有碗口粗细,枝繁叶茂,看过去黑咕窿咚地,一眼望不到边。
从这个地方,小柏油路分为三支,一支向北,直走一段再向东接黄河路;一支向西北,通向段庄、王国营两个村庄;一支向西,直行一段再向南,接着一条东西走向的较大的公路。
天还亮着,一抹夕阳挂在西边的天空。天气闷热,一点风丝儿也没有,我浑身湿乎乎的。林子里的知了不停地“吱吱吱”地叫着,更让人觉得透不过气来。我停下来,辨别一下方向,真怕一会儿迷失在林子里,找不到回去的路。
哪一方林子里有爬叉呢?我疑惑着,一边翻越右手边的一条沟,进入林子中,这片林子距离学校最近,不过好像树有点小。开始还不用手电筒,林子中几乎没有人。我一个人徜徉在林子里,眼睛一会儿瞅瞅树,一会儿瞅瞅地面,来回走了几个回合,一时间都不知东西南北、不知身在何处了,好像在做梦一样。
树上的知了好像商量好了似的,叫声此起彼伏,彼此不累着,林子也不寂寞。又一会儿,鸟儿归巢了,不停地有“咣咣咣出、咣咣咣出”的声音,布谷鸟的“布谷、布谷”一阵接着一阵。使得林子更显幽静,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我好像回到了三十多年前。
那时我在这所学校读初中。走读,我与伙伴们一天六趟穿行于这个林子里。不过那时的林子槐树居多。一场雨过后,树下一堆一堆的,长满了蘑菇。放学回家,捎带着就能拾大半书包。爬叉多起来,地面上爬叉洞一个挨着一个,树上知了的叫声,伴随着喜鹊、麻雀的鸣叫,时不时地还会有野兔从你脚下窜出,惊得你小心脏狂跳不止。树下阴凉,空气又好,我们每次都流连忘返,拉长了在林子间的时间,把学习和迟到时老师的唠叨全跑到了九霄云外。
光线慢慢地暗下来,我的思绪也被拉了回来,我是在捉爬叉呢!来这么久了,连个爬叉的影子也没有见到。打开手电筒,明亮的光在林子间游走。猛地,有鸟“扑棱”着翅膀飞去,一定是我的灯光惊到了刚刚回巢的鸟儿吧!心里竟有些不安起来。
捉爬叉的人多了起来,林子开始热闹。手电筒的灯柱交错闪亮,眼前忽明忽暗。孩子嬉笑的声音,人们大声的问话声,接连不断。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