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鄱阳湖的“倔强”:折腾数年36种鱼消亡,10年禁渔重现辉煌?( 二 )
文章插图
围垦活动屡禁不止,源于近年来土地价值的暴涨。一方面国家保护农田随意占用愈发的严格,一方面是城市土地的减少,鄱阳湖上万亩的滩涂成了农田置换的香饽饽。另一方面鄱阳湖涨落水显著,水落滩出,涉及到环保、林业、国土、水利等多个部门,职责交叉、模糊,缺少统一的规划,以至于常出现“人人有责、人人无责”的状况。
文章插图
出于现代生产、建设的需要,80年代后鄱阳湖水域一座座水利设施拔地而起,而鄱阳湖中下游的长江水域,工业废水随意排放,竟形成几百公里的污水带。水利设施、污水阻挡了相当部分洄游性鱼的交配、产卵、繁衍。鲥鱼自古是一种名贵食材,味道鲜美,备受古人推崇。平时栖息在沿海水域,每年的春末夏初从长江口向中上游江段游弋,直至鄱阳湖产卵。等鲥鱼在江湖里长到15公分左右时,再重新回到浅海。正是因为堤坝、污水的隔绝、阻挡,鲥鱼无法完成正个洄游过程,产量逐年递减。上世纪60/70年代鲥鱼年产量高达10-15万吨,如今在鄱阳湖已十几年未见到鲥鱼活动的痕迹。
文章插图
正因为鲥鱼的稀缺,价格一再飙升。市场上销售的鲥鱼一般在300元/斤,标榜野外捕捞的鲥鱼价格更是涨至2000-4000元/斤的高价,重点是经常“有市无价”,一条难求。许多售卖的鲥鱼纯属“冒牌货”,拿着湄公河鲥、云鲥、长尾鲥充当鲥鱼获取高利润,它们属于近亲,外形、口感相近,等到屠宰、清理后,经过煎炒烹炸,若不是常食用鲥鱼的老手,一般消费者很难察觉。
文章插图
过度捕捞是鄱阳湖鱼资源减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50/60年代捕鱼时,以小木船、木筏为主,2/3个人携带渔网,操作简单、一次的捕获量有限。70年代柴油机被广泛地应用在了捕鱼船,灵活、机动,捕捞量是木船的数十倍。鸬鹚捕鱼的传统技法,只有少数年龄偏大的老渔翁掌握,更多是对古代捕鱼技术的留恋,但后继无人的窘境不得不面对。70年代末几乎与柴油机鱼船广泛应用的同时,一种网眼小、灭绝式的 “迷魂阵”渔网也被引进鄱阳湖。迷魂阵用的渔网眼小,小到鱼苗、大到十几斤的鲤鱼,一网下去统统打尽。这种网价格不算高、操作简单,迅速在鄱阳湖传播开来。从80年代初的不足1000套,猛增至80年代末的10000套,足足翻了10倍。
文章插图
另外所有湖泊、河流都会发生的电鱼、炸鱼,毒鱼,也在鄱阳湖上演。越是年龄偏大的老渔翁,越是憎恨这种残忍的捕杀方式,所用的电网长达几十米,所过之处“寸草不生”,许多遗漏的鱼,泛着白肚漂浮在水面,散发着浓厚的腥臭味。电鱼者常是一些年轻力壮的中年人,原本应学习、利用更先进的养殖方式,从事电鱼无疑是一种损失。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府城|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润富”之道
- 历史|云南有座没有城墙的古城,与阆中平遥歙县并称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城
- 涠洲岛|北海涠洲岛三天两夜的旅行实录(含具体出行路线,多图)
- 锅炉|年轻人爱泡的小众私汤,其实都是锅炉烧开水?
- 山西省|山西旅游首选,美不胜收,看看是你的家乡吗?
- 杭州|曾经一房难求、周末爆满的太子酒店,如今住客评价:很安静
- |和一毛不拔的人去旅游,是什么体验?过来人:总算花钱看清人品了
- 空间|深观察|高架下的空间,竟能安放我的乡愁
- 天池|长白山的天池到底有多美?
- 草海|四川广元最热闹的步行街,当地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外地游客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