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农|遇见世遗|寿山读石记

寿山石是一本大书
寿山、芙蓉山和九峰山被称为福州的“外三山” , 山高都在海拔1000米左右 。 山山相接 , 连绵几十里 , 其中寿山和芙蓉山更是以盛产璞石而闻名天下 。
从广义上说 , 寿山和芙蓉山所产的可雕刻璞石都称为“寿山石” , 其特点是七彩流光 , 柔而易攻 。 据地质学家研究 , 它的形成是在距今约2亿3000万年到2亿7000万年前的一次火山喷发 , 喷涌的岩浆伴有大量酸性气体、液体 , 分解了岩石中的长石类矿物质 , 排除钾、钠、钙等杂质后 , 残留下来的较为稳定的铝、硅等元素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 , 或重新结晶成矿 , 或由岩石中熔脱出来的硅、铝质溶胶体 , 沿着周围岩石的裂隙沉淀晶化 , 从而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寿山石矿 。
寿山由许多连绵起伏的大山组成 , 诸如旗山、柳岭、猴柴山、旗降山、黄巢山、高山、坑头占山、都成坑山、栲栳山、狮头山、芙蓉山、峨嵋山、加良山等等 , 此外还有许多没有命名的小山 。 车沿着公路行驶 , 可以看到山上有许多矿洞 , 有旧的 , 也有新的 。 在坑头占山“石王亭”的旁边就有一个坑洞 , 清粼粼的山泉漫到了洞口 , 但洞却是往水底下延伸而去 。 这是一个典型的“水坑”矿洞 , 所产的矿石质晶莹、性纯洁、色娇妍 , 称为“晶石”或“冻石” , 诸如水晶冻、鳝鱼冻、牛角冻、天蓝冻、桃花冻、玛瑙冻、环冻、坑头冻、冻油石等等 , 都是寿山石中的上品 。 但因为矿石长年沉浸在水坑中 , 不便于开采 , 令人望洞兴叹 。
水洞的附近有一个“山坑”洞 , 旧洞已废 , 却依然可以让人一睹矿洞的风采 。 我们在洞里看到了细细的寿山石矿脉 , 莹莹发亮 , 夹在岩石的缝中 , 宛如一块大饼夹着一层冰糖的馅 。 哦 , 我恍然大悟 , 原来两亿多年前寿山石就是这样被怀抱在岩石的母体里 。 因为这层的“矿线”太小了 , 石农们先是发现了这样的“矿线” , 然后顺着“矿线”再找到较大的“矿脉” , 才大有收获 。
寿山石观光洞
寿山村的东南面有一座大山 , 称都成坑山 , 产有晶莹、脂润的都成坑石 , 为寿山石家族中的佼佼者 。 宋《三山志》云:“宋时故有坑 。 ”指的就是都成坑 , 说明早在北宋时期 , 就已经有人在山里挖坑凿石了 。 因此宋代黄榦有《寿山》诗曰:“石为文多招斧凿 , 寺因野烧转荧煌 。 ”北宋之后 , 寿山村石农不断在山里挖洞耕石 , 在凿取美丽寿山石的同时 , 也造就了一座又一座无比辉煌灿烂的地下宫殿 。 前些年 , 寿山村的石农们想到 , 要是能把寿山石原洞大白于天下 , 不是一项很好的旅游景观吗?于是“寿山原洞观光线”亮相于世 。
汽车沿着山侧盘旋而上 , 半山腰有亭翼然 , 称“望远亭” , 有联曰:“寿山石头常登榜 , 地下宫里早生辉 。 ”转过“望远亭” , 观光洞就蓦然扑入眼帘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