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服饰说明 彝族服饰说明文

一、彝族服饰起源?彝族服饰历史悠久,大凉山彝文古籍《万物起源经》中彝族服饰的产生有着神话传说的色彩:彝族弹羊毛擀毡技艺,始创于先祖阿约阿先时代;而纺线织布,则始于彝族英雄支格阿鲁的母亲蒲嫫列依时代 。
彝族,是一个把自己的文化穿戴在身上的民族,多姿多彩的彝族服饰展示着其古老的民族文化,诉说着悠悠的历史岁月 。昭觉独特的彝族服饰风格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凉山彝族服饰的特色,不仅是凉山彝族服饰的经典荟萃,更是中国彝族服饰的“窗口” 。如今,在这个“窗口”,厚重的传统文化不断与现代文化相碰撞和融合,正向着世界舞台开放 。
穿在身上的灿烂民族文化
彝族服饰历史悠久,大凉山彝文古籍《万物起源经》中彝族服饰的产生有着神话传说的色彩:彝族弹羊毛擀毡技艺,始创于先祖阿约阿先时代;而纺线织布,则始于彝族英雄支格阿鲁的母亲蒲嫫列依时代 。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且不同居住区域的服饰呈现不同的风格面貌 。基于彝族居住区域、方言以及服饰风貌本身的差异化特征,彝族服饰可以大概分为楚雄型彝族服饰、滇西型彝族服饰、红河型彝族服饰、乌蒙山型彝族服饰、滇中及滇东南型彝族服饰和凉山型彝族服饰等 。
凉山型彝族服饰流行于四川、云南的大小凉山及毗邻的金沙江地区 。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 。凉山地区彝族男子还保留着古代遗风,他们在头顶前脑门蓄一绺长发,象征男性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彝语称“族褆”(天菩萨) 。大小凉山彝族男子喜爱用青布或蓝布包裹头部,并在前额处扎出一长锥形结,以表示英勇威武的气概,习称“英雄髻” 。另外身上斜挎用细牛筋编织而成的佩带(古时用于挂系战刀)称之为“英雄带” 。
未婚姑娘戴各式头帕,生育了小孩的妇女则戴帽,或缠头帕,多为黑色 。妇女双耳皆佩金、银、珊瑚、玉贝等耳饰,垂颈部戴银领牌;下着用多层色布环绕拼接而成的百褶裙,往往长可曳地 。百褶裙既突出女子体型,又增添几分婀娜姿态,深受彝族女子的喜爱 。
大小凉山山势险峻,气候寒冷,当地彝族群众常用毛毯护身,彝语称为瓦拉(习称查尔瓦) 。瓦拉是用羊毛织成的披衫,有白、灰、青、黑等色,上部用羊毛绳缩口,下部缀有长达一尺左右的旒须 。制作一条瓦拉,往往要用几个月时间,在乡村,彝人的瓦拉一年到头不离身,白天御风寒,夜晚当被盖,堪称凉山彝族服饰象征 。
凉山彝族服饰,包含了彝族人的价值观念、气质情感等群体精神 。同样,服饰也承载了彝族人民奇思妙想的艺术创造、无与伦比的工艺技巧 。
汇聚大凉山特色的彝族服饰之乡
“在昭觉,你永远不会找到两套完全相同的彝族服饰!”谈起凉山彝族的服饰时,昭觉彝族人总会这样自豪地说 。
昭觉彝族服饰流传至今达几百种,按照方言可以分为:什扎服饰、依诺服饰、所地服饰 。不同的方言区所穿着的服饰也不一样,当地人可以通过服饰来判断彝族人归属于哪个片区 。
什扎服饰主要以蓝黑为主,绣纹线条简洁,妇女外褂衽边镶有白兔毛;依诺服饰绣纹线条主要以红黄绿等色彩对比鲜明突出的居多,由于色彩搭配的巧妙神奇,任何女孩穿上它都显得线条清晰,丰满无比,光彩照人;所地服饰主要以白灰为基调辅以蓝黑的线条,显得朴拙大气,而富有古典韵味 。
“不到昭觉不算到凉山 。”昭觉县是全国彝族人口第一大县,2557.21平方千米的大地上,彝族群众占98.53% 。昭觉是大凉山的腹心之地,有着深厚的彝文化积淀 。这里走出了吉狄马加、王小丫、沙玛阿果、奥杰阿格、瓦其依合、列来拉杜、吉杰、奥杰阿且、奥杰阿黑等文化名人;这里拥有彝族毛纺织及擀毡技艺、彝族服饰等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马布音乐、克西举尔(竖笛)、彝族口弦打制技艺、彝族赛马习俗、彝族克格等10余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二、彝族的服饰?答:彝族的服饰是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形态有近百种 。
答:历史上,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琳琅满目,各具特色 。凉山不少地区四季冷凉,气候变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饰季节性不强,察尔瓦(披衫)常年皆着 。彝族服饰的色彩较为丰富,款式变化多姿,并且以大量银制品和刺绣装饰 。
答:彝族服装一般由纯羊毛手工打造,从收取羊毛、纺成线、浸染,到织布、裁剪、刺绣,全部都由彝人手工完成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