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队|世界级“自然博物馆”!跟着院士去探秘,走进神秘的汉中天坑 →( 二 )


“镇巴三元天坑群以圈子崖超级天坑、天悬天坑为核心 , 周边还有多个天坑、湖泊、峡谷 。 其不同生态空间的生物具有多样性特征 , 揭示了天坑独特的圈闭化生境与生物多样性间的耦合关系 。 ”省地质调查院张瑜告诉采访人员 。 “针对汉中天坑群三种典型生境类型(天坑、峡谷和溶洞)进行了生物多样性调查 , 掌握了各种生境类型的生物多样性现状 , 基本查清典型天坑区域生物群落的分布、结构、组成等特征 , 编制了生物多样性、特有和珍稀濒危物种名录 , 对探究天坑群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天坑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以及恢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 ”
科考队|世界级“自然博物馆”!跟着院士去探秘,走进神秘的汉中天坑 →
文章图片

“从某种程度上 , 汉中天坑的科学发现和研究 , 引领了全国天坑的考察热潮 。 天坑因其突出的科学、景观、旅游和探险价值 , 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关注 。 ”岩溶地质研究所专家表示 ,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共同保护天坑洞穴、合理开发天坑洞穴、科学利用天坑洞穴的进程中来 。
昨天 , 小游带领大家一起探秘了
“汉中天坑”的地理背景
今天
小游就跟大家讲讲天坑的起源
准备好小板凳噢~

天坑概述
天坑是21世纪初由朱学稳研究团队科学发现并命名的一种特殊岩溶地貌类型 , 随着全国各地天坑的陆续发现 , 其巨大的科学价值和罕见的美学价值 , 引起了地学界、旅游界、生物保育界的广泛关注 , 有关天坑及其生态环境的研究成果 , 丰富或者刷新了传统岩溶地貌学、水文地质学、新构造运动学、生物学、生态学和环境学理论 , 这些研究成果为完善天坑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天坑的起源
一、发现阶段(1980-2000)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 , 中国和英国的地质学家在四川兴文发现了“大岩湾”和“小岩湾”特大型漏斗 , 兴文也成为我国第一个发现大型岩溶负地形的地方 , 中国天坑研究的起源地 , 从而丰富了中国的岩溶地貌地质学 。
科考队|世界级“自然博物馆”!跟着院士去探秘,走进神秘的汉中天坑 →
文章图片

伯牛天坑
二、命名阶段(2001-2005)
随着天坑不断被发现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朱学稳研究团队 , 对这种“大型漏斗”逐步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发现 , 并于2001年在《科技导报》上发表了《中国的天坑及其科学与旅游价值》一文 , 将这一岩溶现象正式命名为“天坑” 。 首次提出将其从“大型漏斗”中分离出来 , 并建议在国际上只使用拼音词“tiankeng ”来命名这一类型的地貌 , 以区别于普通的塌陷漏斗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