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福建最有电影脸的海岛,太灵了( 四 )


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至今 , 东山岛自元末就有许多居民以捕鱼为生 , 明代造船、织网、海钓等手工业的兴起 , 也促进了当地渔业的发展 。 古来繁华的商贸往来 , 也带动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 。
东山岛的存在 , 就像在提醒着启航了半生的船总要靠岸 , 另一端系着的 , 是一水之隔的台湾同胞最割舍不下的乡愁 。
△东山岛的庙宇随处可见 。 /图虫创意
时光在东山岛流转 , 似乎总会眷顾点什么 , 走得也更慢一些 。 如今东山岛保留了完整古朴的闽南民间信仰和古老的民间习俗 , 在沿海渔村、海滩上 , 到处遍布着“关帝宫庙”“妈祖庙”“圣王庙”等寺庙 , 各种海神信仰和谐共处 , 隆重的祭海节和开海节 , 各种船俗也流传至今 。
03
我们日思夜想的古早味 , 都在这了
在东山县 , 你会发现这里还是一个古老的“歌谣之乡” 。 这里历来不分老妪、少妇都喜欢唱歌册 , 有的在庭院厅堂 , 有的在街头巷尾或者小广场 , 一人唱 , 众人围着听 , 或者边织网边听 。
这些歌册在东山流传了600多年 , 叫“东山歌册” 。 它是广东潮州歌传入福建东山后 , 先后融入了南音等其他地方曲种和音乐曲调 , 形成了独具东山地方特色的曲艺说书形式 , 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东山岛 , 满满的乡愁之味 。 /图虫创意
这些歌册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的贴地气 , 其中浓墨重彩地承载了东山岛的风土饮食记忆 。 比如《东山岛美食歌》里说到的兜面线、海蛎煎、烧腱灵、薄饼、荷花包、芦笋、小管、鲍鱼、墨贼等21种美食的味道、来源和制作过程 。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梦华录》掀起一股北宋文化的热潮 , 可很多人不知道 , 《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书中记载的北宋“签菜”的圆条形食物 , 其实就是在南宋末年传入东山岛 , 而演变成当地的烧腱灵 。 “网油包馅火中生”则是对其特殊制作工艺的总结 。
△诱人的烧腱灵 。
在东山岛 , 海鲜是当地人的日常 , 但最能代表当地风味的还是街头巷尾的闽南小吃 , 总有一种浓郁的古早味 , 东山人总在默默延续着传统的味道 。 拿本土小吃肖米来说 ,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 由潮州传入东山岛 。
当你第一次到岛上点菜 , 看到菜单或许还以为里面包的是大米 , 但这道小吃是根据外来的烧麦改进而来 , 以萝卜丝、虾米、猪肉为原料 , “肖米”只是由闽南话的“烧麦”音译而来 , 歌册里也有说到它的味道:“粉皮肉馅菜头丝 , 铁仔虾米提口味 , 芥辣入咀嫌枝枝 。 ”
△肖米 , 也就是闽南版的烧麦 。
在东山岛 , 你总能在小街小巷中吃到名字很奇特的小吃 。 比如传统闽南小吃猫仔粥 , 其实跟猫没有半毛钱关系 , 而是一种由牡蛎、虾、蛤蜊、瘦肉等多种配料熬成的咸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