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东义|京味剧《鼓楼外》传达以德报怨、匠心永传精神

钟鼓楼 , 坐落于北京中轴线 , 数百年间 , 不变中变 。
鼓楼外 , 就是北京城 , 胡同里烟火气浓 , 普通人的爱恨情仇 , 尤为鲜活生动 。
纯正的“京味儿” , 从北京电视台近期播出的电视剧《鼓楼外》中扑面而来——角楼、胡同、四合院;直率、幽默、倍儿爽的方言调侃;传承至今的精湛木工手艺 , 极为考究的红木家具;几辈人脾气秉性相互“门儿清”的街坊邻居……这股浓得化不开的北京风情 , 格外吸引人 。
京味影视作品 , 更为直观地展现出北京的风土人情 , 不同于京味文学大量细腻、详实的描写 , 剧中镜头天然的纪录性 , 突显了地域特色 , 北京话台词的使用 , 进一步强化了视听 , 让这些发生在北京的故事 , 韵味十足 , 真实可亲 。
描绘市井群像摒弃“高大全”
“做家具先要做人 , 师兄弟们要拧成一股绳 。 各干各的 , 都想出人头地 , 都想挣大钱 , 没门儿!”京城名匠易大船 , 开篇就给四个徒弟来了个下马威 , 他德高望重 , 话虽不多 , 却总能道出人生哲理 , 透着人生智慧 。 他是晚辈们的主心骨 , 全剧的灵魂人物 。 经济迅猛发展 , 徒弟们心急火燎 , 师父却不急不躁 , 始终专注于传统手艺 , 无畏席卷而来的各色浪潮 , 如一根定海神针 , 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 。
尹东义|京味剧《鼓楼外》传达以德报怨、匠心永传精神
文章图片

易大船不仅教徒弟们手艺 , 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
易大船常用木工义理隐喻人生 , 谈吐间金句迭出 , 颇具大师风范 , 却并不插手大徒弟于钟声和二徒弟尹东义之间的恩怨 。 他心明如镜 , 看透却不说透 。 找准时机 , 语重心长 , 告诉一心复仇的大徒弟:“若争小可 , 便失大道 。 ”他能够站在年轻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 能够因材施教 , 为其传道授业解惑 。 相同的 , 易大船当然关心孙女易小船的感情纠葛 , 却始终尊重她的选择 。 无论师徒关系、祖孙关系还是邻里关系 , 他从不强人所难 , 总是有礼有节、张弛有度 , 宛如浮躁世风下的一股清流 。
不得不说 , 电视剧《鼓楼外》的人物塑造 , 颇为精妙 。 剧中角色大都存在自身弱点 , 剧情不仅不回避小人物普遍存在的性格问题 , 而且让它们成为一种标识 , 令创作映照现实 , 人物因此更为立体 。
例如 , 男主角于钟声 , 并非一味忍让、委曲求全的老好人形象 , 而是有血有肉、敢于担当、但也不断犯错的普通男人 。 于钟声本是为了保护两位师弟免受责罚 , 而获刑入狱 , 在得知真相 , 明白自己遭到尹东义暗算后 , 特别是得知昔日恋人易小船曾经嫁给尹东义后 , 态度突转 , 誓要“报仇” , 从此与二师弟死磕到底、势不两立 。 这才有了二人辗转多个行业 , 非要分出胜负的略显幼稚的戏码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