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东义|京味剧《鼓楼外》传达以德报怨、匠心永传精神( 三 )


实际上 , “冤家宜解不宜结”的道理人人都懂 , “以德报怨”也堪称中华传统美德的最高境界 , 但人与人结怨 , 往往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 并非随便说说“以和为贵”就能化解矛盾 。
师兄弟之间的情谊 , 其实始终都在 , 甚至因为对方存在 , 他们不断激励自己寻求突破 , 在竞争中寻求发展 。 剧中结局并不新鲜 , 双方和解似乎也理所当然 。
而现实生活中 , 情绪的爆发、矛盾的解决 , 才是重中之重 。 与其满口仁义道德 , 试图说服别人原谅他人 , 不如让当事人亲自处理 , 直面问题并真正破解 。
正如师父易大船所言:“责人之心责己 , 恕己之心恕人 。 ”原谅尹东义并不容易 , 尤其是于钟声完全占理 。 选择放下 , 选择原谅 , 不是无法复仇的托词 , 而是洞悉冤冤相报、害人害己之后 , 明知能达成目的 , 却不再出击 , 主动放弃 。
因此 , 觉悟凝成的箴言 , 远远不及形成觉悟本身 , 更远远不及将觉悟真正落实 。 《鼓楼外》最闪光的部分 , 恰恰在于 , 它为观众提供了从结怨到解怨的范本 , 其过程 , 特别是心路历程之珍贵 , 远远超过结果 。
当然 , 剧中的部分情节 , 确实设置得偏戏剧化 , 虽然可以理解为京味作品中对喜剧元素的某些探索 , 却仍存在过分强调冲突反转之类的问题 。 相信随着主创人员 , 对创作中真实和虚构素材的选取、二者比例分配的正确调和 , 未来拍摄其他京味影视作品时 , 会有所调整 , 并加以完善 。
尹东义|京味剧《鼓楼外》传达以德报怨、匠心永传精神
文章图片

在《鼓楼外》中 , 有一定喜剧的成分存在 。
探讨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鼓楼外》讲述的是老手艺的新发展 , 具有明显的时代感 。 面对商业大潮和机遇洪流 , 师父易大船坚守 , 徒弟们各自开拓 , 都在当今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文化环境中 , 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 通过奋斗取得了一席之地 。 正如北京作为首都 , 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 , 还是国际化大都市 , 时时刻刻都在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 。 传承什么?如何传承?创新什么?如何创新?亦是宏观、微观各个层面都应不断思考、常辩常新的问题 。
这部电视剧尝试着做出一些回答 。
比如作为新时代工匠 , 在传承手艺的同时 , 要明白:手艺好做出来的东西 , 不过是“匠气” , 其与现代化车间流水线批量加工生产的物件 , 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唯有用心做出来的东西 , 才有可能具有“灵气” , 它超越了精细、工艺等物质层面 , 上升到精神层面 , 属于审美范畴 , 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和意义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