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花树凹变身“陶艺村”(艺术改变乡村)

团队|花树凹变身“陶艺村”(艺术改变乡村)
文章图片

图为花树凹村的一角 。陈 露摄
核心阅读
艺术在寻找乡村 , 乡村也在呼唤艺术 。 河南洛阳洛宁县自然村花树凹地理位置偏僻 , 在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陶艺团队的改造下 , 逐渐变成了陶艺村 , 艺术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呼应 , 当地借此发展文旅项目 , 给村民带来更多收益 。
走进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罗岭乡前河村的自然村花树凹 , 站在村口的山坡往下望 , 一件用6666口大水缸摆成的艺术装置映入眼帘 。 艺术品好似身形婀娜的少女随风翩翩起舞 , 将艺术的魅力和山水的灵动交织 , 引来许多人驻足拍照 。
谁能想到 , 花树凹曾经濒临消失 。 三彩艺术的到来 , 为这里带来了改变 。
艺术融入 , 为偏僻山村增添活力
走遍花树凹 , 最显眼的莫过于随处可见的大缸 。 在这里 , 缸是花盆、护栏、沿路的垃圾桶 , 也是指路牌、告示牌 , 还是“陶宝创意店”里的展台、会议室里的几案 。 山谷间绵延的步道 , 也由大缸摆放、填充、拼接之后铺就 , 名曰缸圈路 。
村里一共摆放了9999口大缸 , 它们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珍爱的藏品 。 “仰韶文化时期 , 人们就制作了各种造型的缸 , 我收集的这些缸 , 有近年烧制的艺术品 , 也有村民的生活用品 , 有圆的、扁的、方的……形形色色 , 各有不同 。 ”郭爱和说 , 缸是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而他所从事的三彩艺术正是陶瓷文化的结晶 。
9年前 , 郭爱和与家人自驾游时偶然路过花树凹 , “这里山清水秀 , 洛河从村子旁流过 , 不远处就是‘洛出书处’ , 文化底蕴厚重 , 村民也热情好客 。 ”彼时的花树凹 , 位置偏僻、人烟稀少 , 许多年轻村民外出务工 。 郭爱和心想 , “花树凹正需要艺术融入 , 增添新的活力 。 ”
于是 , 郭爱和与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的陶艺团队在村里扎下了根 。 一住俩月 , 郭爱和在村里老人的带领下 , 走遍村子的每个角落 , 甚至熟悉了每一棵树 。 曾经在村民眼中破败的老房子、老物件 , 被发掘出了潜在的艺术价值——老房子不要拆 , 改造一番可以做展馆;土墙别推倒 , 贴上陶瓷 , 就是艺术墙;窑洞要修复 , 挂上艺术品 , 摆上咖啡壶 , 就是边休息边欣赏艺术的休闲空间……
融合老建筑、老物件 , 保留原汁原味
空山新雨后 , 傍晚的花树凹 , 空气中满是泥土的芬芳 。
【团队|花树凹变身“陶艺村”(艺术改变乡村)】灯笼亮起 , 映照在老民房与夯土墙组成的洛阳三彩展览馆上 。 三彩釉画流光溢彩 , 上千只陶碗紧密排列而成的壁画《宙》富于想象 , “河图洛书”图案则隐于三彩环境艺术设计《河洛》之中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