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出自哪首诗?谁写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作者:辛弃疾 宋代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诗临其境】品读一位诗词作者的作品,必须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和作者交谈,并产生情感共鸣,这是我们了解一位诗词作者的基本共识 。
少年不识愁滋味出自哪首诗?谁写的?

文章插图


辛弃疾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让任何人都能感到屈辱的时代 。当时的南宋小朝廷丧失了大片国土,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爱国人士受到打击和排斥 。和辛弃疾同一个时期的诗人林升《题林安邸》中的诗句: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就是对那个时期南宋小朝廷的真实写照 。
辛弃疾一生虽然志存高远,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由于受主和派的弹劾与排挤,官职多次被罢,从此,辛弃疾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 。此后二十年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这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就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 。
少年不识愁滋味出自哪首诗?谁写的?

文章插图


年轻时候不知道愁的滋味,只是一味的登高望远 。登高望远,没有忧愁,却为了写词勉强说愁 。
到了现在终于体会到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没有说 。想说却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
这首诗词看似辛弃疾过的是田园闲居生活,实际上这时候他因被主和派排挤打压而倍感郁闷 。作者满怀着一腔报国热诚,但却报国无门,诗词表达的意思分明透露出作者的无奈和对自己蹉跎岁月的反思 。忧国忧民的悲愤心情让辛弃疾闲居的生活并不轻松,作者不满朝廷的不思进取,隐喻了自己的不甘心 。用“少年”、“而今”这种用词的强烈对比,来说明人生的感受 。“少年”时血气方刚,没有愁强说愁,“而今”人生半百,心中的忧愁已然太多,却“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排比句中的语气急切,想说又不想说了,但分明是想说,“却道”强迫着自己言不由衷地说着心口不一的话 。
少年不识愁滋味出自哪首诗?谁写的?

文章插图


人生的路上原本就有许多的心酸和无奈,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但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是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心里总是隐藏着自己的不甘心呢?
 【一句钟情】“少年不识愁滋味”,这句诗词基本可以说是很直白的大白话,但这句诗词放在全诗中就有了特别的意味,有时候直白的话会胜过深奥的哲理 。人到中年,遥想少年时期的无忧无虑,曾经的好高骛远,还有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豪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都让我们不知道人间的忧愁是什么,有时候为了装得老成一些甚至还故作深沉状,没有忧愁说有愁,这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
少年不识愁滋味出自哪首诗?谁写的?

文章插图


 【诗歌故事】辛弃疾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举止,就是亲自率领五十名骑兵狂飙突进,杀进金兵军营,生擒了杀害抗金头领耿京的张国安 。辛弃疾文武双全,他的诗词大气磅礴,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如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