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的传说故事简短 关于黄河的传说

宜川人宜川干,离开宜川往回转” 。
——宜川俗语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宜川县东 48 公里,是黄河上唯一的大瀑布,也是我国第二大瀑布, 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 。宜川县志记载,因上流宽广至此收束归槽如壶之口然,故曰:“壶口” 。临近壶口,飞瀑轰鸣,水雾升空,霓虹飘忽,天地之气包孕其中,壶口的雄奇壮美,
非亲临其境无法领略 。
此地两岸夹山,河底石岩上冲刷成一条巨沟,宽达 30米,深约 50米,滚滚黄水奔流至此,倒悬倾注,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可闻 。其形如巨壶沸腾,故名 。黄河浪涛激起一团团雾烟云,随着水雾的升高,烟云由黄变灰、由灰变蓝,景色奇丽,有“水底冒烟”之说 。壶口瀑布不仅有“水底冒烟”、“彩桥通天”奇景,更有“旱地行船”之说 。上游船只到此,必须离水登陆,经人拉或车运绕过壶口(即所调“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续航,千百年来,概莫能变 。
由于四季气候和水量的差异,壶口景色也时有所变 。壶口的春秋两季,景象也甚为奇特,有气为虹,横浮水上,形成了“岸旁无雨挂长虹”的景观 。春回大地的时候,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盛开,黄河冰岸消融,水量适度平稳,主瀑、副瀑连成一片,看主瀑云雾萦绕,望副瀑万壑千流,观“龙槽”如巨龙掀浪,称为“三月桃花汛”;秋季 9-10 月份雨季刚过去时,河边众多山泉小溪,汇集大量清流,阵阵秋风吹过,常有彩虹出现,故曰“壶口秋风” 。明朝陈维藩《壶口秋风》“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的诗句,可谓真实写照 。这两个时期,水大而稳,瀑布宽度可达千米左右 。主瀑难以接近,但远远望去,烟波浩渺,威武雄壮 。大浪卷着水泡,奔腾咆哮,以翻江倒海之势,飞流而下 。壶口的冬日,又是一种奇观:壶口两侧,冰帘垂挂,晶莹剔透,格外诱人 。农历小雪、大雪前后,上游漂流下来的大冰块,落入壶口平缓处,冰块相交,冰峰冻结,冰桥天然合成,人履冰桥,如走坦途,人们称为“壶口叉桥” 。冰桥下激流滚滚,涛声大作,人们称之为“天桥” 。
在“龙槽”两侧的石岸上,有鸟虫的图案,它们都是古代化石 。另外石岸上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圆形石窝,浅的 1 尺,深的数米,小的碗口大,大的如瓮口 。这些石窝中,红沙土沉底,清水浮面,伸头观望,观者的相貌清晰可见,因而这里的人们把它们称作“石窝宝镜” 。漫长的岁月形成的“石窝宝镜”,是黄河急流不停地冲击石块盘旋磨蚀而成的,因此每个石窝中都有一个圆形石头 。每个对“镜”照面的游人无不为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而浮想联翩 。一方是山石,一方是水流,从荒古以降,彼此之间在这里不间断地较量着,水流撞击山石,山石阻挡水流,这种猛烈的撞击,造就了我们眼前这深切的“龙槽” 。据唐代《元和郡县志》中的记载,壶口距其南面的孟门 1000 步,约合 1600 米,今天的壶口已距孟门约有 3000 米,并且仍以每年平均 3-4 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 。这是多么巨大的自然力量,它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无穷无尽,无止无休,这正是我们华夏民族永不低头、顽
强不屈性格的写照 。
瀑布下方,是连接山西、陕西的七郎窝大桥,瀑布与大桥相映,形成道诱人的景观 。从这里往南不远,是龙门上口“孟门” 。在那里有“孟门夜月”奇景和大禹治水的“镇河石牛” 。游人先壶口,次孟门,后龙门,来一次“黄河三绝游”,领略大禹治水的遗迹,是非常有趣的 。
尤为壮观的壶口瀑布有许多传说 。传说两千多年前,黄河水位高达数百米,龙王爷就居住在现今东西龙王山之处 。大禹治水凿开龙门山,水出禹门口,水位下降龙王山露出水面,龙王爷无处藏身,就使尽全力往地下钻,尾巴不断拍打岩石,终于造出了这个深达几十米的瀑布和长约数千米的石峪龙槽 。
龙王爷居住在瀑布之下,口吐万丈洪水淹没了方圆百十里地面,万民遭灾 。西天王母得知此事,先后抛出宝石,准备填平瀑布,但却被龙王碰回,落到了龙槽之下的河心 。
王母抛石没有镇住瀑布,龙王继续吐水为灾,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先派二郎神率九员大将,下凡征服龙王,在距瀑布十多公里处摆开战场,九员大将转眼被龙王杀死,二郎神上报玉皇大帝,玉帝大怒,顺手将桌上的茶壶抛出,将龙王收到壶里,安放瀑布之下,这就是壶口瀑布的来历 。
又说龙王劳教表现甚好,提前释放,回到壶口,在瀑布底下给自己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 。从此久居壶底,使瀑布方圆数百里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