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后》见隐喻鲁迅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绝对的高峰,不管后人对他的主观评价如何,鲁迅以个人之力,创立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时代,他个人的毁誉参半,支持者与反对者观点之激烈恰恰体现了鲁迅文学之价值,殊不知,被鞭挞远比不被重视要好得多 。
《死后》在文笔上面很有自己的特色,鲁迅巧妙运用自己擅长的华丽的隐喻,结合一种天马行空的状态遐想,在以往如刀笔锋之下又融入了一些轻松的元素,从整体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摆脱了鲁迅小说之文惯常的沉重,但却丝毫不少辛辣讽刺,并且更为隐讳,深沉超过“聪明人傻子与奴才”之属,清新胜于“孔乙己”之流,无“祥林嫂”一般沉重,无“拿来主义”一般死板 。整篇文章其实就是一个大隐喻,很符合《野草集》的整体风格,但这篇又有所不同 。一生都在战斗的自己,那么死后呢,生与死的交织,灵与神的体验,死亡究竟改变了什么又影响了什么,这个哲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命题,在鲁迅的文章中再次得到升华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死亡意味着什么呢?人死后会去哪里?
- 兰亭集序的书法赏析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原文赏析
- 骆驼祥子写作手法赏析
- 珍妃死后一年捞尸照片,面容尽毁,死的很不甘心!
- 《小池》原文译文及赏析,小池古诗解释意思
- 文章中重点词句赏析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一片冰心在玉壶
- 记叙文篇赏析词句教案 记叙文句子赏析
- 皇上死后苏培盛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