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奉“米”为神,探秘黔南不足千人的水族村庄( 二 )



在两江交汇的北国边境 , 又是另外一种风景 。
一年一度的大马哈鱼洄游节 , 是生活在黑龙江畔的赫哲族人为了庆祝大自然的馈赠举办的节日庆典 , 每逢这个时候人们会欢聚雀跃的喊出“达依马哈” , 意思是说定时往来的鱼儿到了 。

而在云贵高原地区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的水功村 , 居住在这里的水族群众有着“吃新米、庆丰收”的传统习俗 。
他们会放下手里的工作 , 把八成熟的稻谷收割 , 做成糯米饭;再身着节日盛装 , 通过赠送红鸡蛋、跳水族舞、唱水族歌、吃长桌宴等方式 , 与八方游客互动联欢 , 载歌载舞、共庆丰收 。

让我们一起走进水功村 , 来感受下他们在丰收季节里的喜悦和风俗 。
水功村 , 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 , 是一个总人口仅968人的少数聚集村 , 村里居住有水族、布依等少数民族 , 是贵州省知名的少数民族特色村 。

底图来源/天地图www.tianditu.gov.cn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荔波地理位置特殊 , 拥有地球同纬度上绝无仅有的喀斯特森林 , 森林覆盖率高达87.54% 。 这里奇山秀水 , 气候温暖湿润 , 是天然屏障 , 有水族人取之不尽的生活资源 。

荔波小七孔景区图源/图虫创意
每年农历八月 , 水功村会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新米节” 。
新米 , 也就是当季熟成的新鲜稻米 , 但水族人在“新米节”食用的稻米却只有8分成熟 。
在过去 , 因为粮食紧张 , 往往稻谷还没成熟 , 粮仓的储备就不够了 , 为了能度过这段青黄不接的日子 , 水族先辈们只好提前收割一部分新米 , 得以食用 。

即将成熟的稻米图源/神笔pro
水族人的生活离不开米 , 所以水族的先人们就把米尊称为“米神” , 它是可以救命的神 。
如今 , 水族同胞的日子越来越好 , 但这一习俗却延续下来 , 每到丰收的季节 , 水族人就要用各种方式来祭拜米神 , 以此表达对先辈的敬意 , 新米节也由此形成 。

丰收的新米图源/图虫创意
新米节的前一天 , 水功村水族人常大哥夫妇起了个大早 , 他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新米节割稻捕鱼 。 大鱼是节日宴席上的主菜 , 而必不可少的主食自然是新米 , 妻子常大嫂一早就已经在糯稻田开始了采摘 。

梯田种植的稻谷不适合机械化收割 , 这种传统的摘禾刀更适用 。
常大嫂掌握着娴熟的收割新米的技巧 , 她将摘禾刀刀绳缠于手掌 , 将刀片握于小拇指与无名指之间 , 一拉一拽间 , 靠着腕力完成摘禾 。

摘下来的稻谷只有8分熟 , 还泛着稻谷的绿 , 稻米没有全硬 , 用手指轻轻一捏 , 很容易掰开 , 还稍微带一点水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