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花魂茶侣两相依( 二 )


不过 , 潮流总是变幻莫测的 , 更高级的花茶呼之欲出 。 其实窨法已经在南宋出现 , 施岳《步月茉莉词》:“枝头香末绝 , 还是过中秋 , 丹桂时节 , 醉乡冷境 , 怕翻成消歇 。 玩芳味 , 春焙旋熏 , 贮浓韵 , 堪与夜凉睡蝶 。 ” 字里行间透露了茉莉花熏焙的工艺流程 。
在知识分子遭受残酷压迫的元代 , 出了一个“中国美食史上最作的男人” , 就是“元四家”之一的大画家倪瓒 , 他在《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记载了一种名为“橘花茶”的花茶制法:“以中样细芽茶 , 用汤罐子先铺花一层 , 铺茶一层 , 铺花、茶层层至满罐 , 又以花蜜(密)盖盖之 。 日中晒 , 翻覆罐三次 。 于锅内浅水慢火蒸之 。 蒸之候罐子盖极热取出 , 候极冷然后开罐子取出茶 , 去花留茶 。 用建莲纸包茶 , 日中晒干 。 ……如此换花蒸晒 , 三次尤妙 。 ”
能入倪云林法眼 , 一定是清雅高洁的极品 。
到了明代又发明了“隔花窨茶” 。 明代皇室成员朱权在《茶谱》中言简意赅地记了一笔:“今人以果品为换茶 , 莫若梅、桂、茉莉三花最佳 , 可将蓓蕾数枚投入瓯内罨之 , 少顷 , 其花自开 , 瓯未至唇 , 香气盈鼻矣 。 ”
图片|花魂茶侣两相依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橘花谢幕了 , 花格更高的梅、桂、茉莉粉墨登场 。 至此 , 茶与花才殊途同归 , 深度融合 , 成为形影相随的灵魂伴侣 。
有一次听程裕新茶庄的老板说窨茶工艺 , 不同的花取不同窨法 , 还要借别的花来打底 , 工序上有箱窨、围窨、堆窨等等 , 听得我头晕 。 据说上好的花茶要窨二十多遍 , 方能香魂附体 。
在钱椿年、顾元庆的他们合著的《茶谱》里记载:“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橘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 。 诸花开时 , 摘其半含半放 , 蕊之香气全者 , 量其茶叶多少 , 摘花为茶 。 ”
图片|花魂茶侣两相依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花茶的生产基地在南方 , 又以苏州人贡献最大 。 大概自宋以后 , 苏州虎丘形成了种花为生的新业态 。 徐珂在《康居笔记》里写道 , 宣统年间他游览虎丘 , 碰到一位名叫朱经葆的花农 , 自称是宋代大官的后代 , 他不相信 , 回家后查阅乾隆年间的《虎丘志》 , 发现真有记载 , 相传“宋朱勔以花石纲误国 , 子孙屏斥不与民之列 , 因业种花 , 今其遗风也 。 ”1947年秋天范烟桥发表在新闻报上的文章《花市沧桑》 , 是为游览虎丘的见闻 , “虎丘的南西北三面相距十里之内 , 约有花农四千余户 , 中间专恃艺花为生者 , 有仅以之为副业者 , 大概直接赖以生活之男女老幼须达十万人 。 ……花之最大销场为茶叶铺 , 茉莉、玳玳、珠兰都用以窨茶 , 惟珠兰最难种 , 且老树不易生花 , 新树须从福建一带运来 , 近年交通阻梗 , 几乎绝迹不至 。 于是改用白兰花 , 本来白兰花只用于女子的插戴 , 今乃成为饮品之辅助 , 夺珠兰之席 , 也可以说是战后的一种新发展 。 ”说到饮用效果 , 一言而蔽之:“玳玳、玫瑰加在茶叶里喝起来 , 芳留齿颊 , 并且在色调上也很美化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