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山歌文化的来源


壮族山歌文化的来源

文章插图
壮族山歌文化的来源
壮族的山歌文化十分有名,那么壮族的山歌文化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关于壮族山歌文化的来源,欢迎大家阅读 。
壮族山歌文化的来源
【壮族山歌文化的来源】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 。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 。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 。
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 。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 。关于绣球最早的记录可见于宁明花山壁画,当时是一种球状青铜武器,打猎时投出去砸猎物,这便是古书上将壮族的绣球称作飞砣的原因 。
壮族素以“善歌”着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 。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淳朴、自然、真实,乡土气息格外浓厚,尤其是结构短小,韵味和谐,琅琅上口,易歌易记,流传方便,使得壮族民间歌谣题材十分广泛,内容非常丰富多彩,艺术表现形式形形色色,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壮族民歌从情感上的分类
壮族古代民间歌谣包括诉苦歌(长工苦歌、媳妇苦歌、单身苦歌、叹苦歌、怨命歌等等)、情歌(散歌、套歌、探问歌、赞美歌、讨欢歌、示爱歌、定情歌、交友歌、发誓歌、分别歌等等)、风俗歌(庆贺歌、祝祷歌、仪式歌、敬酒歌、迎宾歌、送客歌、摇篮曲、哭丧歌、哭嫁歌等等)、生产劳动歌、盘歌、历史歌、时政歌、童谣、革命歌曲等等 。
壮族山歌从体裁方面来分
主要的有壮话称为‘话诌’、‘话虽’和‘虽条’三种,即‘诗诌’、‘唱歌’和‘诗曲’ 。此外尚有自由体的山歌,每首无定句,每句无定字,可长可短 。诗诌又名‘诗太排’ 。它是陈述故事之长篇诗歌 。
有诌人物、诌事物和诌猜谜(壮语称为‘诌鼓要’)等、如诌甘罗、诌乾隆皇 。诌祝英白、诌蚊虫 。歌词数十句或百句不等 。句中五言七言九言都有 。壮歌又分无韵的和押韵的两种体裁 。有韵的壮歌又有单押腰韵的,有重复句的不重复句的,有脚韵互押的,也有脚韵和腰韵互押的,以及脚韵头韵互押的,尤以后者较为奇特,为各种诗歌所少有 。
壮乡山歌开唱时,必须遵守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不能瞎唱乱唱 。特别是时政歌、仪式歌和情歌,在什么场合唱是有传统规矩的 。风俗歌中,祭祀唱什么,婚嫁唱什么,丧礼唱什么,皆不能颠倒乱唱 。连迎接不同的客人同样有不同的迎客歌 。壮族山歌由于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欢、西、加、比、论等五种 。
每一个区或乡都有好几个调子,包括叙事用的平调、抒发欢快情绪的喜调等等 。山歌调的演唱方法,有独唱、重唱、领唱、合唱等方式,无论是支声式、和声式或者复调式 。壮族多声部山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深刻的人民性,在艺术形式上比较成熟和完美,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的一种形态,被视为壮族民间音乐史上突起的高峰 。
壮族人人爱唱歌,传说古壮人是以山歌来跟先祖布洛陀对话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有壮族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山歌,田间地头、晚间劳作之余以及红白喜事上,总能听到悠扬的山歌,各种大小节日,更是少不了山歌助兴 。
不同地方壮族原生态山歌曲调还不一样 。不仅平时唱,家里唱,而且还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或“歌节” 。歌圩的日期主要在农历三月初三 。歌圩有日歌圩和夜歌圩之分 。日歌圩在野外,以青年人“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 。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吟唱传授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的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等 。
拓展知识:壮族山歌特点
1.壮歌具有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的比喻、比兴美 。壮族人的性格特点之一,是在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时比较委婉、含蓄,与西方人那种赤裸裸的表达有明显的不同,这或许是比喻比兴手法在壮歌中得以普遍运用的原因 。
2.壮歌具有一挥而就、出口成章的特点 。古人虽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得来一个字,拧断几根须”等句以及“推敲”的典故来说明诗歌创作的艰辛,但同样有曹植七步作成名诗的“快手”敏才 。所以壮族歌手们普遍具有出口成章、对答如流,对唱几天几夜而不重复的令人叫绝唱功同样不足不奇 。快思敏捷上更是曹植“七步成诗”的速度望尘莫及 。壮人的嘴巴几乎就是山歌的源泉!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