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港湾里的村落:山东滨海乡村休闲带的形成( 二 )


回归“乡土”,以古焕新。将古村落保护性修复和开发工程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保护以古为韵的乡村建筑,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生活,以历史为底色,以修旧如旧为思路,打造乡村风味原产地。展示“乡情”,美化村容。绘制一村一墙一风景,合理利用乡村墙面、街道等闲置空间,涂鸦村成为乡村风光和现代艺术的融合地。体验“乡俗”,唤醒“乡愁”。一批具有收藏、陈列、布展、宣传等功能的乡俗展览馆、乡村文化记忆馆、村史博物馆,打开了乡土文化、乡风治理的展示窗口,成为会说话的乡村会客厅。
二、“返乡”:文化建设与文化旅游共兴聚力“乡贤”,传承非遗。乡村非遗文化在传承中守护,在创新中传承。宁津街道的留村作为一个拥有六百年历史的胶东古村,注重文化保护与创新,打造非遗传承人工作室、非遗文化基地、非遗工坊集群,以点带面,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摇篮。鼓励“乡建”,扶持创客。新一代青年创业者涌入新时代“上山下乡”大潮,众创空间为省内大学生、返乡青年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日照民宿产业兴旺,离不开高质量人才回归乡村进行运营。新思想、新业态、新人脉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活力,同时文创、电商等示范新业态。乡土食堂,打造舌尖上的山东。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打造“山间采山珍,海边尝海味”的业态体验,乡村成为“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旅游目的地。植根乡土、传承民艺,推出饮食文化主题旅游路线。乡土好礼,装满后备厢。好客山东要有好礼相伴,烟台苹果、莱阳梨,日照绿茶、崂山绿茶、潍县萝卜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造山东好礼的产品阵营。推动乡村特色农作物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升级。乡土课堂,助力研学热。整合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资源、生态科普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高质量研学课程体系,制定多类型主题研学路线,加强研学行业监管力度,山东乡村研学游成为青少年融入自然、回顾历史的第二课堂。
三、“梦乡”:民宿营造沉浸式休闲度假延伸滨海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培育滨海休闲度假民宿集群。民宿不再是单一业态,以特色生态、区域文化为依托,以海草房、海景房、石头屋、集装箱、帐篷屋、树屋、露营房车等类型民宿为划分,民宿集聚区已成为具有独立吸引力的新型休闲度假区。在烟台市养马岛上,50多家渔家乐及精品民宿先后落成,86号民宿等客房在旺季成为一房难求的“热门景点”。另一边的长岛,升级“海上仙山”品牌文化价值,大力发展海岛休闲度假游。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宿与海岛旅游同步升级,目前已打造1000余家星级渔家乐及高端民宿度假集群,长岛壹号院民宿获评烟台市十佳精品民宿。东营市以发展民宿为切入点,利用农村闲置老旧住宅,融合优质文化特色,为旧屋换上新装。建设精品民宿度假村,打造乡村旅游度假基地,大力扶持引导精品民宿发展,通过新汇东海岸旅游度假区民宿提档升级,城里城外文化生态农场等精品民宿发展日益成熟。威海荣成以海草为房,保留百年原貌,引进不负、唐乡等一批民宿企业,打造“海草房”民宿聚集区。东墩村利用旧村改造项目,置换200余户海草房,先后打造了揽云、山海间等14间精品民宿。连片化聚,差异化发展,打造环翠、文登、荣成、乳山不同主题的民宿集聚区。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