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学校的研学旅有何看法?

谢谢邀请!
研学旅行是教育进步的标志 , 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 我们应该大力支持!
现在回想我们上学那会儿 , 最难忘的就是春游了 。后来出了几次事故 , 学校就不敢再组织学生出游了 。所以现在的研学旅行就是春游的回归 , 更准确的说 , 应该是春游的进化升级版 。不仅仅是“旅行”“旅游” , 更多的赋予了“研”和“学”的功能 。所以 , 现在的研学旅行目的地和旅行路线都体现了这一点 。一般不选纯粹的自然风景区 , 而是选择历史人文类型的景点 , 目的地城市的博物馆、展览馆、名牌大学也都在旅行路线中 。
虽说这些景点展馆家长也能带孩子去 , 但是家长陪同出行 , 孩子就成了被照顾的对象 , 啥都不用操心 , 到了景点基本就是纯玩儿 。不会去关注当地的历史和人文 。大部分家长也没有这方面的教育能力和意识 。
但如果是学校或者机构组织的 , 无家长照顾 , 在老师带领下的集体出行 , 对孩子来说所学到的东西和得到的锻炼要多的多 。第一 , 孩子不得不自己照顾自己 , 自己拿东西 , 不能想吃啥就吃啥 , 想去哪就去哪 。第二 , 跟同学在一起 , 孩子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照顾 , 欢乐更多 。第三 , 在老师带领下 , 可以用心游览 , 学习知识 , 同学协作实地考察 , 交流讨论 。所以 , 研学旅行是孩子们十分难得、十分珍贵的成长经历 。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带来不便 , 敬请谅解!)
研学现在是一个新的风口 , 当教学和旅游相结合 , 费用就不只翻一倍那么简单了而且还有很多家长愿意买单 , 虽然在我看来 , 有很多实际跟单纯旅游没啥区别……
什么是研学旅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感谢邀请 , 我是一位研学旅行的教育工作者 。给研学旅行言简意赅地下一个定义 , 就是“行走的课堂” 。
打破传统课堂与课本的教育模式 , 让学生在旅行中领悟知识蕴涵 , 达到真正的体验式教学 。真听真看才能有真感受 , 才能体会书本中所传递的思想文化是怎样的意境!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能力 , 实践能力 , 而且还增强了其对同伴与团队的责任感!在我看来 , 研学不仅可以扩展视野 , 丰富知识 , 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 , 还能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集体生活与社会公共道德 。集体旅行的体验 , 真正意义上达到研有所思、思有所学、学有所成、成有所用!
研学旅行的益处远远不止这些 , 希望有机会和大家进一步探讨!
我个人认为是好的
研学旅能够让课堂只是变得生动起来 , 更加让人记忆深刻 , 有句古话 , 纸上学来终觉浅 。
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 。研学要以年级为单位 , 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 , 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 , 确定主题 , 以课程为目标 , 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 , 共同体验 , 分组活动 , 相互研讨 , 书写研学日志 , 形成研学总结报告 , 让孩子在生活中积累知识 , 更加有意义哦
如何构建研学旅行的课程评价标准?无论古今中外 , 历来十分重视“游学”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 , 开启“游学”之旅 。“读万卷书 , 行万里路” , 成为世人“游学”的理想和追求 。
研有所思 , 学有所获 , 旅有所感 , 行有所成 。研学旅行不是一般性的旅游活动 , 要有“研”有“学” , 有“游”有“乐” , “研学”和“旅行”各半 , 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开展集体性学习活动 , 在社会和大自然的课堂中学习、体验 , 目标定位更综合开放 。
 选择标准一:安全
安全问题一直是家长们考虑各类机构的头等大事 。首先 , 家长在选择活动机构前应多了解主办方的品牌、公信力、声誉、经验等 , 尤其是主办方是否具备专业的资质 , 同时要选择有多年组织操作学生活动经验的机构 。其次 , 活动的住宿地必须是进行全天候的有老师监护 , 这样更有利于保障孩子的安全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