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考古笔记:悬空寺始建于北魏,确定无疑


万历|考古笔记:悬空寺始建于北魏,确定无疑
文章插图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约七里金龙峡的峭壁间,为北岳恒山十八景之最。悬空寺建筑群由寺院、南楼、北楼三个部分组成,两楼之间以悬空栈道相接。全寺建筑利用岩壁的凹进与空隙,插木为基,因岩结构,因势利导,参差错落地建起殿宇楼阁四十间,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崖屋建筑群,其玲珑精致,富于变化,誉满中外。那么它到底建于何时呢?清乾隆《浑源州志》这样记述:“悬空寺在州南恒山下磁窖峡,悬崖三百余丈,崖峭立如削,倚壁凿窍,结构层楼,危梯仄蹬,上倚迁空,飞阁相通,下临天地,恒山第一景也。后魏时建。”清乾隆《大同府志》亦称:“悬空寺在州南恒山下磁窑峡元魏时建。”因早期文献无证,且现存建筑实物,皆是明清手法,所以悬空寺的始建年代仍有待解决。

万历|考古笔记:悬空寺始建于北魏,确定无疑
文章插图

悬空寺寺内现存三件金代石刻与悬空寺兴建历史之关系,前人已有觉察。如寺存大清同治三年所立、道光辛卯科举人王尊贤、三清殿主持李道士、住持戒僧喜英、善友、王仁等人撰写的《重修悬空寺碑》就说:郡城之南有恒山,恒山之西有翠屏,翠屏东北隅有上不在巅下不在陆,而宫殿于幽崖峭壁间者,则曰悬空寺是也…不知是寺创建何时,但考断碣残碑中有金朝大定年号,可知其由来久矣……”王尊贤等人的判断是有道理的。悬空寺所依翠屏山为石灰岩构造,历经沦桑,风雨袭蚀,石灰崖壁不断剥落,南北两楼间的悬空栈道显然是屡坏屡修。例如,建国后在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曾两度对岩壁、楼基进行加固,八十年代的那次维修,是家父的主持的,家父是首任恒山文管所长。那次大修还对栈道进行了换空新建。金大定八年的石刻,清晰地见于栈道崖壁,说明在此以前悬空寺已具有较大的规模。

万历|考古笔记:悬空寺始建于北魏,确定无疑
文章插图

据家父《北岳恒山志》记载和现存实物,我们可知悬空寺共修过四次。第一次:据寺内《大清乾隆十二年重修大墙耳楼碑记》,……“明万历四年(公元1577年)继建前楼数间,铸铜像一百一十八尊以实之,大钟一口,大磬一之,护寺水地五十亩…”第二次:据寺内碑,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重修正门,主持人是本县人赵邦瑞。第三次:据寺内碑,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寺前大墙及耳楼,主持人是浑源知州张树玉。第四次:据寺内《大清同治三年,重修悬空寺碑文》”同治二年(1863年)春,众绅士又纠合诸工会议重修…于是,不逾年而工告竣”。这一次对悬空寺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现存悬空寺的建筑基本上是此次之后所留下的原貌,主持人是知州李镜清、三清殿主持李道士,悬空寺主持喜英等。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