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简单 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 意思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简单 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 意思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即出自上古的经典书籍《尚书》 。意谓报效国家,要能够勤劳;主持家政,要能够节俭 。成语“克勤克俭”即源于此 。


《周易》上也说“君子以俭德辟难” 。意思是: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


《左传》上也告诫人们“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意为: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曹操《《度关山》》) 。奢侈本是最大罪恶,节俭美德不容怀疑 。这说明古人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 。现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新风尚;“杜绝餐饮浪费”也成为当下社会新“食”尚 。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简单 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 意思

文章插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唐代李绅的这首诗可谓无人不知 。白居易的诗《草茫茫·惩厚葬也》云,“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意思是: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李商隐的《咏史》诗里也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的确如此,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


一身苦兮何足嗟,山中更有千万家,
朝饥山上寻蓬子,夜宿霜中卧荻花!


这是唐代诗人韦庄《秦妇吟》里的诗句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时,韦庄正在长安应举 。目睹了战争的惨绝,韦庄以一妇人之口,完整记述了黄巢起义军进入长安的情况 。


韦庄前半生生活坎坷,生活极其简朴,后来虽然有了功名,但节约习惯没有改变 。据李昉《太平广记》中记载,韦庄做饭时恨不得数清自己煮了多少粒米,烧火时还要用秤秤柴火,厨房里存放的肉少了一丝马上就能发现 。


韦庄有个儿子,因为体弱多病,八岁就夭折了 。妻子安葬儿子时,用的是他生前穿的衣服,韦庄把衣服扒了下来 。用旧席子办丧事,等到丧事办完了,韦庄又把席子拿回 。有人说他为人吝啬 。其实想一想,无米下锅的困窘,你便理解了韦庄的做法 。在生活的压力下,极度节俭成为他在清贫生活中的一种本能和无奈 。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简单 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 意思

文章插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来自司马光的《训俭示康》 。意思是: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 。这句流传千年的句子,可以说是先贤对后人的警示,也是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财富 。


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社会风俗日益变得奢侈腐化,人们竞相讲排场、比阔气,奢侈之风盛行 。许多人为了酬宾会友常“数月营聚”,大操大办 。


熟悉历史的司马光感到深深的焦虑,他深知这种社会风气对年轻人的思想腐蚀作用很大 。为使子孙后代避免蒙受那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侵蚀,司马光特意为儿子司马康撰写了《训俭示康》家训,以教育儿子及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 。


苏轼在《和陶归园田居六首》诗里云:


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 。
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 。


这四句诗说的是: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就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孩子吃 。


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请朋友们吃饭,酒不过三巡,菜不过五味,要是不尽兴,酒可以再来一壶,菜是坚决不再上 。他给这种抠门饭局取了个名字,叫“真率会” 。意思是朋友相见应该真实、坦率、有什么就是什么 。


别人请吃饭,他同样主张少点菜,够吃就行 。等饭局结束,桌子上还剩些菜肴,司马光“既食而携其余” 。“既食”就是饭局结束,“携其余”指的就是打包 。看来我们提倡“光盘”行动,是有优良历史传统的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