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延宇|一位86岁老教授,决定去做UP主( 五 )


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则关于海底火山爆发的视频 。 汪品先娓娓道来 , 海底火山“多得不得了” , 高度超过1000米的海底火山应当有10万座 , “世界上95%的火山 , 是在海里 , 不在陆地上 。 ”这都是令她惊奇的知识 。
王泱芸是嘉峪关人 , 从小热爱自然 , 喜欢收集石头、逛博物馆 。 她对海洋也一直有浓厚的兴趣 , 无奈家乡不近海 , 汪品先的海洋科普视频成了她学习相关知识的最好通道 。 她想象着 , 未来要报考地理地质相关专业 , 要去海边 , “想看看潮汐 , 看看海蚀拱桥 。 ”
上“云端” , 接地气
汪品先自认在教育上是个新潮的人 , 一向爱把教育与技术相结合 。 他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用幻灯片讲课 , “讲地球科学是一定要配上图片的 , 把图放出来 , 比光靠嘴巴讲述要有效得多 。 ”不论大会小课 , 他总愿耗时准备幻灯片 , 他把那个阶段称为“从粉笔到PPT的变革” , 那么在当下 , “从PPT到网络视频的变革”也是理所当然的 , “是教育形式的演变 , 不能小看 。 ”
那么 , “云端”课堂教什么?
汪品先说 , 他的“云端”课堂里的不少课题是从他此前编撰的《十万个为什么》海洋分册和《深海浅说》两本书中选出的 。 他的团队则会浏览观众留言 , 将大众关心的话题发给他挑选 。
他认为 , 要做面向青少年的科普问答 , 重点不在回答 , 而在问题 , “你设置的问题 , 不能是老师考学生的问题 , 不能是教科书上的问题 , 那没意思 , 也没人看 , 得是孩子问家长的问题 。 ”
他回忆 , 有一回 , 他去浙江开会 , 路过杭州湾大桥时 , 司机问他 , 江水为什么这会儿退潮?退潮之后 , 水去了哪里?“我说你这个题目正好!”后来 , 他将这个问题收编进了他主编的《十万个为什么》海洋分册 , 也制成了一条名为“退潮之后 , 海水去哪了?为什么钱塘江的涌潮更壮观?”的短视频 , 收获127.6万的观看量 。
汪品先课程录制的地点通常在同济大学海洋楼的科普馆内 。 受访者供图
在“云端”课堂上 , 汪品先还提出“海洋垃圾排名第一的是什么?”“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夜晚有什么?”“马里亚纳海沟再往下是什么?海沟中有生物吗?”等一系列问题 。
他对课堂配图十分痴迷 , 即便讲旧题 , 也定要找些新图来配 。 他研究海洋科学半个世纪 , 在文献、书籍、田野调查中积累了大量的图片 , 每次翻找 , 耗时久 , 也伤眼睛 , 但他乐此不彼 , “就像在玩一样 。 ”为此 , 在他的“云端”课堂上 , 网友们能见到“深海勇士号”深潜南海的画面 , 能见到马里亚纳海沟的实拍图 , 还能见到各式奇异的、壮丽的、色彩缤纷的海底生物……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