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让|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 , 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 , 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 , 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 , 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 , 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 。 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 , 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 。 近处 , 两方荷花池里 , 荷叶正铺满水面 , 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
景让|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文章图片

游人在栈道上游览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 , 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 , 守护着村庄的土地 , 在市区镇的支持下 , 通过几年的努力 , 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 。 他们的稻米 , 品质上乘 , 供不应求 , 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 。 “米袋子”鼓了 , 村庄变美了 , 一粒小小的稻米 , 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
复兴水稻 立下“军令状”
马厂减河 , 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 。 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 , 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 。 减河开通 , 兴利除弊 , 有了水源 , 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 , 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 。 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 , 也日渐稠密 。
会馆村 , 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 , 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 。 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 , 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 , 他们小时候 , 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 , 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 , 用矾沉淀一下 , 就用来饮用和做饭 。 对会馆村来说 , 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
村庄田地地势洼 , 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 , 水就自己流进稻田 。 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 , 和河水一同作用 , 常年累月 , 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 , 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
景让|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文章图片

生机勃勃的秧苗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 , 从1980年左右开始 , 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 , 污染也日益严重 , 水质变差了 , 无法再用来种稻 。 如此 , 水稻就慢慢消失了 , 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 。 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 。 “我十几岁时 , 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 , 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
世易时移 。 2014年 , 会馆村开始拆迁 , 村民都搬到了镇上 , 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 , 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 , 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 。 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 , 而郑加林提议 , 要种就种水稻 , 复兴小站稻 , 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