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郭相颖:护送大足石刻走向世界的“护石人”( 四 )


这一战 , 他准备了近10年 。
郭相颖任副县长期间 , 一个问题开始困扰着他 , 当时省、市、县经常提出“努力使大足石刻走向世界” , 但是怎样才算走向世界?
当时 , 随着大足石刻的开放 , 国内外游客逐渐多了起来 。 国内外专家学者也接踵而至 。 大足石刻逐渐有了名气 , 但离“走向世界”还有不小的距离 。
1987年 , 郭相颖在与国家文物保护研究所工程技术人员的闲谈中 , 第一次听到《世界遗产名录》 , 并得知1986年国家文物局在拟排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时 , 已将大足石刻列入 。 他激动万分:“我心头高兴啊 , 这就是走向世界的路子!”
然而 , 申遗谈何容易 。
首先面对的是干部和基层文物工作者的观念障碍 。 彼时 , 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仅有故宫、长城等为数不多的知名历史文化遗产 , 石窟类文化遗产方面 , 唯有敦煌莫高窟 。 当地领导干部多不主张申报 , “云冈、龙门都没申报 , 大足石刻尚不成熟” , 加之财政紧缺 , 难上加难 。
“我的思维恰恰不一样 , 正因为我们不出名 , 更要努力走在前头 , 现在证明我那个想法是对的 。 ”郭相颖激动地说 , 为此我走访调研了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中国主要的石窟我都去了 , 经过对比 , 我认为大足石刻特色鲜明 , 凝结儒、释、道精神和中华民间文化于一体 , 寓宗教教诲于生活场景之中 , 可谓石窟艺术中国化的集大成之作 。
“一股不服气的劲儿涌上心头 , 就是这股不服气的劲儿成了我的动力!”郭相颖说 。
有一天 , 郭相颖想到一个“妙招” 。 他对县里的领导讲:“搞申报就要整治文物保护区的环境 , 完善功能 , 这样对文物和发展旅游都好 , 就算申报不成功 , 钱也没白花!”渐渐地 , 越来越多的领导开始支持他的想法 , 表示将举全县之力开展申报工作 。
广泛的宣传也让群众对申遗环保搬迁工作予以理解和支持 。 18个单位125户居民为保护文物搬迁 , 保护范围内臭气熏天的水池、杂乱的摊位、污染严重的猪圈全部得到彻底整治 。
历史性的时刻终于到来 。 但评审当天 , 现场发生了一段插曲 。
由于申报文本和播放的幻灯片 , 不足以展现大足石刻的分布和规模 , 加上语言理解上的差异 , 在场专家疑问很多 。 眼见审议受阻 , 郭相颖急中生智 , 拿出了大足石刻手绘长卷的文本资料 。 “我说这个图都是我亲自画的 , 他们一下子对我有点尊敬了 。 ”经讨论 , 现场专家得出一个结论:大足石刻不仅艺术水平高超 , 而且规模宏大 。
申遗成功需满足六个条件中至少一个 , 而当时的大足石刻一口气满足三个条件 , 高分当选:大足石刻是天才的艺术杰作 , 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科学价值;佛教、道教、儒教三教造像能真实地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哲学思想和风土人情;大足石刻的造型艺术和宗教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