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古镇的尽头,是臭豆腐( 四 )


只要其中任何一步走得不顺利 , 就容易赔个底朝天 。
所以 , 长期视角在“古镇经济”的市场模型下是很难存活的 , 只能用短期视角去考虑问题 。
在经过市场的筛选过后 , 最具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餐饮业 , 在这场激烈的争斗中存活了下来 。
但这么做的代价也很明显 , 在商业的冲击下 , 古镇的文化属性开始变得越来越淡 , 所谓的“城市名片”到最后也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子 。
如果是拔地而起的“新古镇”那其实还好 , 把它们当成一个文化主题的消费综合体 , 其实也未尝不可 。
可若是那些“旧城改造”的古镇 , 这一切对于当地的原住民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

相对于变现手段清晰的商家 , 原住民的经营手段有限 , 很难在如此内卷的红海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 越来越多的当地人选择租掉或者卖掉祖产 , 然后离开家乡 。
民俗艺术家冯骥才先生说过这么一番话 ,
「它们完全是一个商业化的城市 , 原有居民大量迁走了 , 城市的记忆没有了 , 它原有的生活形态没有了 。 游客和居民都是汉人 , 原有的民俗和生活也丧失了 。 」
记得之前从网上看过一个阴间笑话 , 说如果去古镇旅游的话 , 买东西时别忘了问问对方是哪里人 , 没准可能是老乡 。
虽然这显得有些荒诞 , 但“外地人在本地赚外地钱”的情况 , 在古镇经济的模式下确实越变越多了 。

发展古镇经济 , 本应该是借助商业的逻辑 , 让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 。
可如今这“舍了文化抓经济”的方式 , 又是否一种本末倒置呢?
旅游景点有淡季和旺季 , 古镇经济也有生存周期 , 火了一阵又倒闭的古镇不在少数 , 资本的风暴席卷而过之后 , 只剩一地鸡毛 。
可原本属于这里的人和物 , 文化和民俗 , 又该何去何从呢?
你去过哪些古镇古城旅游?
你觉得现在的古镇商业化和同质化的情况严重吗?
今后旅游 , 你还会选择古镇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我是猛犸 , 再瞄一眼这个奇怪的世界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