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6是一个平凡无奇的数字 , 它不是门牌号 , 也不是车牌号 , 而是一个瞭望台的编号 。 这座4层的瞭望台位于乌蒙山深处、云南省会泽县矿山镇海拔2450多米的山头上 , 周边是50万亩郁郁葱葱的森林 。
文章图片
高顺能所在的836号瞭望台全景(无人机照片 , 4月28日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 孙敏 摄
54岁的护林员高顺能已在这里工作了29年 , 他的妻子吕忠仙和他一起住在这座瞭望台里 。 每隔20分钟 , 他们要监测周边是否有火情 。 每天10时、16时、22时 , 他们会提前观测情况 , 守在一部专用电台前向指挥中心汇报 。
20世纪80年代以来 , 会泽县人工造林280多万亩 , 因种植的大量华山松、云南松是易燃树种 , 全县陆续修建了多座瞭望台 。
文章图片
高顺能在瞭望台观察(4月28日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 江文耀 摄
1993年 , 高顺能所在的836号瞭望台投入使用时 , 他就来这里当了护林员 。 一个瞭望台配两名护林员 , 收入并不高 。 “刚来时每月40元 , 现在1500元 。 ”因为收入低 , 和他一同工作的护林员陆续离开 , 但高顺能没走 。
高顺能的老家 , 就在和瞭望台直线距离约4公里之外的拖翅村 。 在他读小学时 , 山上到处光秃秃的 。 一次暴雨后 , 村委会门口的拖翅河突发洪水 , 大水漫进家门 , 家具漂了起来 。 从此 , 高顺能觉得山上有大片森林 , 发生洪水的几率才小 , 所以哪怕妻子反对他守山 , 他还是不想走 。
【新华社|家住836号】他当护林员的前两年 , 吕忠仙经常到山顶去送饭 。
“条件太艰苦了 , 主要是没有水 , 要徒步出去背 , 来回一趟40分钟 , 路很难走 , 如果下了雪就更难 。 ”看着丈夫辛苦守在瞭望台这块“巴掌大的地方” , 吕忠仙觉得很心疼 。
在高顺能的劝说下 , 吕忠仙渐渐明白丈夫的苦心 , 本来一心想劝他离开 , 没想到最后反被他说服了 。 1995年 , 吕忠仙也成了护林员 , 和高顺能一起守在836号瞭望台 。
文章图片
高顺能(左)与老伴一起在瞭望台观察(5月14日摄) 。 新华社发(李荣山摄)
这里看似世外桃源 , 却处处充满艰辛 。 “以前最麻烦的是买菜 , 每次都要走到十来公里的地方外 。 吃的品种也少 , 主要是白菜、洋芋 , 肉腥味都难闻到 。 ”吕忠仙说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洪水|家住836号
- 游客|“鱼头村”的新生活
- 广州|啤酒厂“变身记”
- 新华社|珠峰脚下,我们向岩羊借路
- 梵净山|天空之眼瞰贵州梵净山
- 青藏高原|探秘地球之巅
- 新华社|登顶!带您看“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精彩瞬间
- 新华社|全域旅游丨中查沟的春天
- 新华社|官方推荐!青岛十条乡村旅游主题线路,走进美好乡村
- 新华社|“五一”多地实行“限量、预约、错峰”,华山日限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