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最美冬奥城的冬奥红利( 三 )


李伟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 今年40岁的李伟 , 本是一名普通的延庆社工 , 5年前冬奥会筹办如火如荼 , 喜欢挑战自我的他总琢磨着干点什么 , “和媳妇软磨硬泡买了一套装备 , 结果第一次上雪 , 摔跤摔到怀疑人生!”他笑着回忆往昔 。
靠着不服输的劲头儿 , 报名“十万人次大培训” , 李伟陆续考取了高山滑雪二级裁判证书等 , 成为一名滑雪教练员、裁判员 。 2019年 , 在延庆区体育局推荐下 , 他又报名参加了雪橇项目国内技术官员培训班 。 “去了一看是全英文教学 , 我都傻了 , 直和老师说我听不懂 , 老师说:‘你是代表延庆来的’ 。 听到这话 , 我瞬间压力山大 , 但也动力满满 。 ”
1975米 , 是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赛道的长度;千分之一秒 , 是雪橇比赛项目计时的最小单位 。 与雪橇比赛相关的每一个数值 , 李伟都烂熟于心……靠着迎难而上、勤学苦练 , 李伟最终取得了雪橇项目裁判员的资格 , 在2022北京冬奥会上一展延庆人的职业风采 。
同样因为冬奥超越自我的还有陈琛 。 曾是一名兽医的陈琛 , 通过“大培训” , 取得了瑞士国家职业滑雪指导员证书 , 并以优异成绩通过了高山滑雪国家级裁判员考试 , 成为了延庆屈指可数的高山滑雪专业人才 。
像李伟、陈琛一样因为冬奥迎来人生蝶变的还有很多:羊倌郎恩鸽组建起延庆第一支农民滑雪队 , 60多位农民小伙踊跃加入 , 纷纷成为滑雪教练;延庆四海面点师王诗存 , 通过“大培训”成为“冰丝带”的一名制冰师;“95后”小伙闫庆生 , 成为了“雪飞燕”赛事器材部的一名安全防护员……在吃上“冰雪饭”的延庆青年中 , 冰雪教练员281名、裁判员126名 , 雪车、雪橇、高山滑雪国内技术官员36名 , 取得瑞士国家职业滑雪指导员证书的达116人 。
不拒众流 , 方为江海 。 后冬奥时代 , 延庆冰雪产业将迎来繁荣发展 , 这些因冰雪而兴的本地人才 , 将在广阔天地各尽其用、各展其才 。
正如陈琛所说:“冬奥会落幕了 , 但我的人生梦想才刚刚开始 。 ”
“冰雪热”补齐全域旅游短板
下了京礼高速驶入延庆的南大门 , 妫水河桥上“夏都”两个字格外显眼 。 这是延庆长久以来的美称 , 其含义自不待言:山青水碧、气候凉爽 , 是消夏避暑的胜地 。
延庆是旅游大区 , 然而 , 与春夏秋三季的火热相比 , 冬季则萧条不少:除了人们熟知的“龙庆峡冰灯” , 可玩可赏的地方屈指可数 。 冬奥会筹办举办 , 带来了“冰天雪地” , “美丽夏都”从此有了另一个闻名遐迩的名字——“最美冬奥城” 。 一年四季中 , 曾经的旅游淡季——冬季逐渐成为最火热的季节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