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东西问 | 陈鹏鹏:洛阳桥,“海内第一桥”何以连接海外?( 三 )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多种宗教融洽的独特文明形态 , 亦凸显出彼时泉州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城市建设特色 。 宗教活动的多元化 , 不仅促进社会和谐 , 带动东西方文明对话 , 也为经济崛起营造出良好环境 , 同时推进海外贸易的兴盛 。
蔡襄|东西问 | 陈鹏鹏:洛阳桥,“海内第一桥”何以连接海外?
文章图片

泉州老君岩老君造像 。中新社发 陈英杰 摄
蔡襄|东西问 | 陈鹏鹏:洛阳桥,“海内第一桥”何以连接海外?
文章图片

泉州清净寺 。 中新社发 陈英杰 摄
蔡襄|东西问 | 陈鹏鹏:洛阳桥,“海内第一桥”何以连接海外?
文章图片

泉州草庵摩尼教佛造像 。 中新社发 陈英杰 摄
宋元时期 , 大宗出口的商品为丝绸和陶瓷 。 泉州在宋时为中国丝业中心 , 堪与杭州并称一时之盛;陶瓷窑址骤增至160多处 , 生产大宗外销商品 。 据宋《太平寰宇记》记载 , 当时远航于南海深阔海域的大商船 , 皆造于泉州和广州 。 凭借领先世界的造船航海技术 , 海舶满载货物山积的商品梯航万国 , 铺成通往亚、非、欧的“海上丝绸之路” , 造就泉州当年“缠头赤脚半蕃商 , 大舶高樯多海宝”的辉煌 。
蔡襄|东西问 | 陈鹏鹏:洛阳桥,“海内第一桥”何以连接海外?
文章图片

泉州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是宋元时期泉州城郊外销瓷窑址的杰出代表 。 中新社发 陈英杰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泉州洛阳桥是由官府牵头、民间众筹建造起来的 , 当年民间包括海外“蕃商”捐款的情况如何?
陈鹏鹏:洛阳桥是由官方引导、民间渠道筹资建造的 。 当年建桥资金来源 , 民间编为一段观音化身美女 , 帮助蔡太守向富商巨贾募集的美好故事 , 得以千古流传 。 尽管这是民间故事 , 但可以透视民间筹资的客观事实 。
有宋一代 , 朝廷及地方官吏常借助僧侣力量来修建桥梁 , 他们用“诏”“命”僧人四处游方募捐 。 碑志提到僧侣浮图义波、宗善等 , 都为造桥作出了贡献 。 洛阳桥建成后 , 桥北还修建有“真身庵” , 以供奉义波和尚的“肉身像” 。
此外 , 居住在泉州的蕃商大都乐善好施、热心公益 。 宋初 , “胡贾航海踵至 , 富者赀累巨万 , 列居城南” 。 数百年间 , 蕃商捐钱修城造桥 , 史书多有记载 。 虽然《洛阳桥碑记》不载其名 , 但海外蕃商巍巍功德 , 与桥共存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