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楚韵|湖北宜昌博物馆:溯源峡江文明 体味巴风楚韵

宜昌博物馆
溯源峡江文明 体味巴风楚韵(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本报采访人员 田豆豆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4月19日 第 07 版)

长江三峡 , 举世瞩目 。 宜昌 , 古称“夷陵” , 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 。 “峡尽天开朝日出 , 山平水阔大城浮 。 ”郭沫若曾这样咏叹峡江风光及宜昌城景 。 如今的宜昌 , 是一座现代化的文明都市 , 若想探寻悠远的峡江文明、独特的巴楚文化 , 不妨到宜昌博物馆走一趟 。
宜昌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自然、民俗、古建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 在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地市级博物馆中规模最大 。 宜昌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43001平方米 , 展陈面积12988平方米 , 现有各类藏品58727件(套) , 其中珍贵文物1623套、2555件 。
神秘文明从远古走来
走进博物馆大厅 , 一幅顶天立地、气势恢宏的巨大浮雕闯入眼帘 。 两岸青山相对出 , 一湾碧水奔向前 。 山水之间 , “峡尽天开”4个大字令人心潮澎湃 。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峡江文明从远古走来 。 这片土地的历史 , 通过博物馆的“开辟鸿蒙”“远古西陵”“巴楚夷陵”“千载峡州”等展览 , 从地质演化、恐龙时代 , 到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一一铺陈开来 。
5.4亿年前后 , 地球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一系列与现代动物形态基本相同的动物种类 , 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 宜昌博物馆展出的林乔利虫化石 , 可以追溯到5.18亿年前的早寒武纪时期 。 清江是长江一级支流 , 近年来 , 科学家在宜昌长阳一带发现了大批“清江生物群”化石 , 它们与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云南“澄江生物群”同处于动物门类爆发式起源演化的极盛时期 。 在4351件“清江生物群”化石标本中 , 已分类鉴定出109个属种 , 其中53%为此前从未有过记录的全新属种 。
生命的演进如长江奔涌不息 。 在宜昌博物馆“物竞天择”展区 , 可以看到中华鲟、白鲟标本 。 中华鲟是物竞天择的奇迹 , 它们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 , 在地球上存续了1.4亿年 , 是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 。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 , 生于江河而长于海洋 , 从幼鲟游入大海到成年鲟返回长江繁育后代 , 最短也需要10年 。 由于工业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变化 , 中华鲟的数量急剧下降 。 1982年 , 中华鲟研究所成立 , 采取了全江禁捕、限制科研用鱼、实行中华鲟放流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华鲟保护措施 。 近年来 , 中华鲟数量已开始回升 。 然而 , 令人扼腕的是 , 比中华鲟更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白鲟 , 本世纪初已宣告灭绝 。 在宜昌博物馆 , 人们可以看见白鲟的仿真模型 。 白鲟的消亡警醒世人:保护长江 , 任重道远 , 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