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重视水脉遗址中的文化和旅游价值( 五 )


随着桂林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推进 , 历经2000年兴衰的灵渠正在迎来新生 ,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 这颗“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将会绽放出令世界瞩目的光芒 。
广东桑园围:
打造生态绿脉 传承创新文脉
【灵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重视水脉遗址中的文化和旅游价值】李 琤

俯瞰桑园围内农田 南海区委宣传部提供
广东河网密布、水系发达 , 在防洪防旱灌溉农田上 , 水利工程功不可没 。 在广东佛山 , 西江、北江穿境而过 , 一套古老的水利灌溉工程体系 , 千百年来 , 防洪灌溉、利农促商 , 造福百姓 。 它就是佛山南海的桑园围 。
桑园围兴起于宋朝 , 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 , 仍在发挥灌溉、防洪、水运等综合效益 。 历史格局和文化肌理保存基本完好 , 尤其是具有历史价值的骨干水道 , 围基砌石构筑物、闸窦和水则等工程设施 , 以及用于祭祀的社稷坛等水利遗产得以留存 。
为了充分挖掘桑园围水脉的历史价值和现代人文内涵 , 2021年 , 佛山南海区提出以桑园围为起点 , 连接12条河涌、8个文旅景区、44个乡村 , 全长58公里的“桑园围水脉”复兴计划 。 今年3月29日 , 南海区桑园围水脉规划发布 , 通过一系列举措让世界遗产再次焕发时代生机 , 也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探索新路 。
岭南水利明珠
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 , 南桑基鱼塘湿地片区作为珠三角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桑基鱼塘 , 曾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 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茧缫丝、蚕沙养鱼、鱼粪肥桑”的完整桑基鱼塘生产模式 ,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间少有美景 , 良性循环典范”示范区 , “桑园围”名称也源自于此 。
从西樵山的上空俯瞰 , 可见以西樵山为中心 , 西江、北江一南一北 , 包裹住一片河网密布、村舍散落的橄榄状地带 。 这是桑园围的核心区域 。 桑园围内 , 水道河涌纵横 , 古桥流水、绿树成荫 , 闸窦星落分布其间 。 环绕桑园围的基围及引水、排水口门格局基本保留 , 其中1公里长的吉赞横基古堤保存完好 , 仍发挥着防御西江、北江洪水的作用 。 围内纵横的河涌水系 , 灌排两用 , 同时起到调配堤围内外水资源兼水运的作用 。 围内分布众多的湖塘 , 作为调蓄工程运用 。 堤围及河涌水系上众多的闸窦控制工程 , 发挥挡潮、排涝、节制、供水、通航等功能 , 部分如今尚在发挥功能作用 。
2020年 , 桑园围入选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 成为首个以基围水利为主体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 填补了广东省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空白 。
美好生活聚居地
桑园围水脉形成了鲜明的水乡人居特色 , 水脉沿线呈现“三生融合”、城水交织的水乡栖居特征 , 是以水乡为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生活聚居地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