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擦亮“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 二 )


望天树 ,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 傣语名为“埋岗转” , 意为“仰头看天才能看到树顶” 。 一棵70岁的望天树高达50多米 , 个别的甚至高达80多米 。
“谁说中华无热带 , 大好河山满金银 。 ”民族植物学家裴盛基谈起往事精神矍铄 , 他介绍 , 国际上要证明一个地区是热带雨林地区 , 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龙脑香科植物大量个体自然分布存在;二是龙脑香科植物在该森林群落中应该形成优势林 , 能实现自然世代更替 。
望天树的发现 , 为中国热带雨林的存在提供了关键的证据 。 除了亚洲象、望天树外 , 这块“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还庇护着鼷鹿、蜂猴等野生动物750余种 , 版纳青梅、白旗兜兰等高等植物5000余种 。
让绿色成为底色
由于喜马拉雅山对北方冷空气的阻挡 , 西双版纳的东、北、西三面高的特殊地形地貌 , 造就了特殊的热带湿润气候 , 也造就了这颗“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 。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资源丰富 , 同时也是茶叶和橡胶种植的重点区域 。 雨林保护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 比如跨境保护难度大、橡胶林和茶园等经济作物挤占雨林空间等 。
西双版纳州委书记郑艺介绍 , 近年来 , 西双版纳严厉打击种植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 , 出台巩固种茶毁林整治成果“十条”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十严禁” , 加大生物多样性跨境联合保护和违法犯罪跨区域联合打击力度 , 探索全民共保共享、公众公益参与、跨州跨境跨流域保护新路径 。
西双版纳居住着傣族、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基诺族等世居少数民族 。 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与热带雨林及其动植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 在识别、利用和保护森林的过程中 , 产生了传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
景洪市嘎洒镇曼点村紧邻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创建的保护区——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主要保护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 。 传承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和智慧 , 当地村民和保护管理者探索出“社区共管”的路子 , 村民参与到保护中来 , 并在保护中受益 。
“朱蕉可以治胃痛、海船能清火解毒……”曼点村村民岩叫家房前屋后都种着政府扶持种植的传统傣药 , 他说:“这些植物既美观又能入药 , 有小病小痛随手拿来就能用 。 ”
此外 , 政府扶持在橡胶林下套种大叶千斤拔、萝芙木 , 在村寨、公路周边种植土沉香、降香黄檀等 , 还在村里成立傣医药保护小组 , 将村集体约50亩天然林划为村寨“药用植物保护地” 。 村民们收入得到相应提高 , 保护森林的积极性更高了 。 当地群众转变观念 , 改变生活方式 , 与管理部门一道 , 成为这片动植物王国的守护者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