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书评 ‖ 工人村的世界与世界的工人村

龙虎山|书评 ‖ 工人村的世界与世界的工人村

文章图片

龙虎山|书评 ‖ 工人村的世界与世界的工人村

文章图片

龙虎山|书评 ‖ 工人村的世界与世界的工人村

文章图片

龙虎山|书评 ‖ 工人村的世界与世界的工人村

文章图片

龙虎山|书评 ‖ 工人村的世界与世界的工人村



工人村的世界与世界的工人村
——张瑞文学创作的情感归属与历史意向
吴玉杰
张瑞的创作丰富了我们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记忆 。 阅读《圣地工人村》(沈阳出版社 , 2021年版)47篇回忆性作品 , 跟随张瑞的视野进入沈阳铁西区具有70年历史的工人村 , 一幅幅时代的画卷铺展而来 。

一九八一年 , 由工人村街道自筹资金兴建的工人村电影院
创造并见证闻名世界的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辉煌的工人村 , 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 在时代的皱折里走进历史博物馆 , 塑造成一幅寂寥的老人雕像 。 记录工人村历史的重任落到张瑞身上 , 这个工人村的第二代——前半辈子是工人中的作家 , 后半辈子是作家中的工人 。 工人村滋养了他的人生 , 更升华了他的精神 。 “工人村的子民”和“叫二胖的工人村少年”是他自我的身份认定与情感归属 , 20年后的归去来兮 , 他以大历史与小历史的融合观照工人村 , 彰显鲜明的历史意向 , 让我们看到工人村的世界与世界的工人村 , 并以互文性与细节性让历史照亮未来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沈阳冶炼厂
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书写工人村的自觉 , 张瑞在《后记》中说:“感谢离开了工人村的自己 。 如果至今我仍生活在工人村 , 我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的 。 ”这种“审美距离”致使书写工人村在离开那一刻便成为他的宿命 。 工人村在张瑞的回忆中经历了从童年、青年眼中的辉煌 , 到中年视角的沉寂 , 再到现在映入的荒凉的不同面向;工人村也见证了在它建成的第二年来到这个世界的张瑞不同人生阶段的成长 。 他追溯工人村的历史 , 找寻两代工人的生命印记与精神底蕴 。 此时的有意识回忆 , 便成为他书写工人村的使命:“还原历史 , 用故事讲述早已超出一个文化符号的工人村”(《工人村 , 我的家园》) 。 工人村第二代的直接讲述 , 与当前成为文学热点的“铁西三剑客”采用童年视角讲述父辈(工人村第二代工人)故事形成互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